中國國土遼闊,海域寬廣,自然條件復雜多樣,加之有較古老的地質歷史(早在中生代末,大部分地區已抬升為陸地),孕育了極其豐富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物種,及其繁復多彩的生態組合,是全球12個“巨大多樣性國家”之一。 |
中國是地球上種子植物區系起源中心之一,承襲了北方第三紀、古地中海古南大陸的區系成分;動物則匯合了古北界和東洋界的大部分種類。中國的種子植物有30000余種,僅次于世界種子植物最豐富的巴西和哥倫比亞,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裸子植物250種,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國家。中國有脊椎動物6300余種,其中鳥類1244種,占世界總數的13.7%,中國有魚類3862種,占世界總數的20.0%,都居世界前列。不僅如此,特有類型之多,更是中國生物區系的特點。已知脊椎動物有667個特有種,為中國脊椎動物總種數的10.5%,種子植物有5個特有科,247個特有屬,17300種以上的特有種。中國擁有眾多有“活化石”之稱的珍稀動、植物,如大熊貓(Ailuropodamelanoleuca)、白鰭豚(Lipotesvexillifer)、文昌魚(Branchiostomabelcheri)、鸚鵡螺(Nautiluspompilius)、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銀杏(Ginkgobiloba)、銀杉(Cathayaargyrophylla)和攀枝花蘇鐵(Cycaspanzhihuaensis)等等,是人所共知的。 |
中國有7000年以上的農業開墾歷史,中國農民開發利用和培育繁育了大量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其豐富程度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這些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不僅許多起源于中國,而且中國至今還保有它們的大量野生原型及近緣種。中國共有家養動物品種和類群1900多個。在中國境內已知的經濟樹種就有1000種以上。水稻的地方品種達50000個,大豆達20000個。中國的栽培和野生果樹種類總數無疑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許多主要起源于中國或中國是其分布中心。除種類繁多的蘋果、梨、李屬外,原產中國的還有柿、獼猴桃、包括甜橙在內的多種柑桔類果樹,以及荔枝、龍眼、枇杷、楊梅等。中國有藥用植物11000多種,牧草4200多種,原產中國的重要觀賞花卉2200多種。各種有經濟價值植物的野生原型和近緣種,大多尚無精確統計。 |
據初步統計,中國陸地生態系統類型有森林212類,竹林36類,灌叢113類,草甸77類,沼澤37類,草原55類,荒漠52類,高山凍原、墊狀和流石灘植被17類,總共599類。淡水和海洋生態系統類型暫時尚無統計數據。所有這些都表明,中國的生物多樣性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獨特的地位。 |
《2009年中國生物多樣性發展及保護研究報告》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投資的效益進行了分析估計,在全部實現履約投資的情況下,到2010年,中國每年將產生生態效益1234億元,經濟效益556億元,說明保護效益遠大于保護投入,尤其是生態效益十分顯著。 |
第一章 什么是生物多樣性 |
一 起源與定義 |
二 生物世界的多樣性:從基因到生態系統 |
三 基石:人與自然的關系 |
四 樹立生物多樣性的總體現 |
第二章 生物多樣性的根源、清查和分布 |
轉自:http://www.qdlaimaiche.com/R_2009-09/2009shengwuduoyangxingfazhanjibaohuy.html |
一 進化的久遠歷史 |
二 進化原理 |
三 物種的概念 |
四 物種形成 |
五 物種的清查:已知和未知 |
六 生物多樣性的地理分布 |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 |
一 復雜多樣的自然條件 |
1地質地貌 |
2氣候 |
3水文 |
4土壤 |
5植被 |
二 社會經濟條件 |
1人口 |
2經濟發展及其環境影響 |
3基礎設施建設 |
4政府政策 |
5文化傳統 |
第四章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運行 |
一 生態系統的特征和種群豐富性 |
二 物種多樣性的生態作用:關鍵物種 |
三 生態系統的運行 |
2009 China Biodiversity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 |
四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的穩定 |
五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的生產能力 |
六 生態系統的調節功能與蓋亞假設 |
第五章 生物多樣性的利用與開發 |
一 天然生物資源 |
二 遺傳資源和農業 |
三 生物技術 |
四 生物多樣性與休閑娛樂 |
第六章 生物多樣性的經濟效益 |
一 經濟規律與生態進規律 |
二 生物多樣性應有的價值 |
三 有償使用遺傳資源 |
四 知識產權 |
第七章 中國生物多樣性現狀及其受威脅情況 |
一 中國生物多樣性的一般特點 |
二 中國生物物種多樣性及其所受威脅 |
1植物 |
2動物 |
3微生物 |
4外來種對中國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
三 森林的生物多樣性 |
四 溫帶草原的生物多樣性 |
五 荒漠的生物多樣性 |
2009年中國生物多樣性發展及保護研究報告 |
六 青藏高原高寒地區的生物多樣性 |
七 濕地的生物多樣性 |
八 河流、湖泊和水庫中的生物多樣性 |
九 海洋、海岸和沿海島嶼的生物多樣性 |
十 農區中的生物多樣性 |
十 一城市及城郊的生物多樣性 |
十二 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及其野生親緣種的遺偉多樣性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
1作物 |
2家養動物 |
3水產生物 |
4野生及栽培果樹 |
5觀賞植物 |
6藥用植物 |
7遺傳飾變生物體的釋放與生物安全 |
十三 中國各民族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貢獻 |
十四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區域 |
1陸地類 |
2濕地類 |
3海洋類 |
第八章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現狀 |
一 就地保護工作的闡述和評價 |
二 遷地保護工作的闡述和評述 |
三 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學研究及其評價 |
2009 nián zhōngguó shēngwù duōyàng xìng fāzhǎn jí bǎohù yán jiù bàogào |
四 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的機構設置的評價 |
五 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和政策的闡述與評價 |
六 生物多樣性的宣傳和教育的闡述和評價 |
七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國際合作及其成果的闡述和評價 |
第九章 生物多樣性保護具體措施的行動計劃 |
一 中國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的總目標 |
二 具體的目標和行動 |
第十章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實施的具體措施 |
一 立法與政策 |
二 機構措施 |
三 科學研究 |
四 技術推廣示范 |
五 宣傳與教育 |
六 資金管道 |
七 國際合作 |
第十一章 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護與利用關系 |
一 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 |
二 野生動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理論的可行性 |
三 野生動植物可持續利用的經濟政策手段 |
四 科學合理的利用可以促進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 |
五 我國野生動物利用的政策問題 |
1、我國生物多樣性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政策問題 |
2、我國野生動植物產品國際貿易政策問題 |
2009年、中國生物多様性の開発と保全 |
第十二章 中智林^:2008年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改革與創新 |
一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改革和創新的客觀必然性 |
1、政策問題和改革創新的必要性 |
2、發展中生物多樣保護面臨新的問題 |
二 環境經濟政策創新的理論與實踐 |
1、政策改革和創新的經濟學依據 |
2、環境政策的經濟手段的創新 |
3、經濟政策手段應用的局限性 |
三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的選擇 |
1、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定位 |
2、我國生物多樣性資源政府管理的必要性 |
四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的供給和需求分析 |
http://www.qdlaimaiche.com/R_2009-09/2009shengwuduoyangxingfazhanjibaohuy.html
略……
如需購買《2009年中國生物多樣性發展及保護研究報告》,編號:0350367
請您致電: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或Email至:KF@Cir.cn 【網上訂購】 ┊ 下載《訂購協議》 ┊ 了解“訂購流程”
請您致電: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或Email至:KF@Cir.cn 【網上訂購】 ┊ 下載《訂購協議》 ┊ 了解“訂購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