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研發外包(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CRO)是指制藥企業和生物科技公司將新藥研發過程中的某些環節外包給專門的服務提供商。近年來,隨著新藥研發成本的不斷攀升和研發周期的延長,醫藥研發外包市場迎來了快速增長。目前,CRO服務涵蓋了從早期發現到后期臨床試驗的各個環節,為客戶提供從實驗室研究到注冊申報的全流程支持。 |
未來,醫藥研發外包的發展將更加注重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專業化分工,隨著醫藥研發的復雜性增加,CRO服務商將更加專注于特定的治療領域或研發階段,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二是技術創新,包括利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加速藥物發現和臨床試驗設計,提高研發效率;三是全球化布局,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跨國制藥企業,CRO服務商將加強全球網絡建設,提供跨地域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四是合規性強化,隨著監管環境的變化,CRO服務商將加強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和維護,確保所有研發活動符合國際標準。 |
第一章 醫藥研發外包產業相關概述 |
1.1 醫藥研發外包定義 |
1.1.1 醫藥研發外包定義 |
1.1.2 藥品研發外包的意義 |
1.1.3 傳統新藥研發外包模式 |
1.2 醫藥研發外包(CRO)的種類和規模 |
1.2.1 全球性CRO |
1.2.2 小型CRO |
1.2.3 特殊類型CRO |
1.3 醫藥研發外包產業鏈分析 |
1.3.1 醫藥產品研發 |
1.3.2 醫藥產品臨床 |
1.3.3 醫藥產品注冊 |
1.3.4 醫藥產品化 |
1.3.5 投入流通市場 |
第二章 2020-2025年全球醫藥研發外包市場發展環境分析 |
2.1 2020-2025年全球醫藥研發外包經濟環境分析 |
2.1.1 2025年全球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
2.1.2 全球宏觀經濟對醫藥外包的影響 |
2.2 2020-2025年全球醫藥行業發展分析 |
2.2.1 2020-2025年全球醫藥行業現狀 |
近幾年,全球醫藥行業整體仍然保持著平緩增長的狀態,剛性特征明顯。從醫藥消費結構來看,處方藥消費仍然占據著醫藥市場的主導地位。可以預見,隨著人民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自我認知和自我治療將有力的驅動非處方藥市場的發展,然而醫藥和醫療事關人身安全,醫生的權威地位短期內不會改變。因此,處方藥消費仍然是未來醫藥消費的重點,盡管處方藥的銷售額的增速可能會慢于非處方藥。 |
不同的治療領域的藥物銷售額的增速也不盡相同,傳統的治療領域藥物銷售的基數大,增速慢,如抗腫瘤藥物,而原先重視程度不夠的“新興”疾病的治療藥物的銷售增速較快,如多發性硬化癥。 |
據IMS統計數據,全球醫藥市場規模從的4330億美元增長至目前的11200億美元。 |
2020-2025年全球醫藥市場規模走勢圖:十億美元 |
發達國家醫藥消費占比明顯,增速放緩 |
轉~自:http://www.qdlaimaiche.com/R_YiYaoBaoJian/83/YiYaoYanFaWaiBaoXianZhuangDiaoChaFenXi.html |
通過對藥品數據進行匯總和拆分發現,發達國家的醫藥消費占比較大,但增速趨于平緩;而多數發展中國家的醫藥消費占比較小,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潛在的需求逐步釋放,增速較快。根據2025年的數據,按照藥品銷售增速由高到低的順序排列,依次是亞非澳、拉美、日本、歐洲和北美。 |
發展中國家醫藥行業成長性更高 |
由于發展中國家醫保政策的完善程度、醫藥市場的現代化程度、人均收入水平都處在一個比較快的增長階段,因此隨著醫療需求的逐步釋放,發展中國家的醫藥市場成長的確定性更高。通過各個國家醫療開支的GDP占比,我們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多數發展中國家的醫療開支的GDP占比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拉美國家為例,隨著政府對醫療衛生水平的重視程度的提高,醫療開支轉移支付的數額將穩步增長,從而帶動醫藥行業的大發展;而發達國家的醫療開支的GDP占比多數高于平均水平,政府不堪重負,以美國為例,醫保費用的控制是未來發展的主題,因此行業大概率保持目前的平緩增長狀態。 |
世界各國醫療衛生開支的GDP占比 |
一、歐洲醫藥行業發展分析 |
1、歐洲醫藥行業研發投資 |
2012 年歐洲各國投入的醫藥產業總研發費用313.3億歐元,較增長4.4%。其中,居于前三位的分別為英國(78.61億歐元)、德國(56.16億歐元)、法國(50.19億歐元): |
2020-2025年歐洲地區醫藥產業總研發費用統計(億歐元) |
歐洲醫藥研發投入區域分布圖 |
2、德國醫藥行業發展現狀 |
德國是歐洲第一大醫藥市場,行業從業人員在11萬以上。據IMS health統計:德國藥品市場規模達到318億歐元,較增長4.2%。 |
2020-2025年德國藥品市場規模(億歐元) |
3、英國醫藥行業發展現狀 |
················· |
2.2.2 2025-2031年全球醫藥業發展趨勢 |
2.3 2020-2025年全球醫藥研發外包政策環境分析 |
2.3.1 全球醫藥研發政策法規 |
2.3.2 全球知識產權保護法規不斷完善 |
2.3.3 全球生物醫藥政策 |
2.4 2020-2025年全球醫藥研發外包社會環境分析 |
2.4.1 全球未來疾病走向 |
2.4.2 全球醫藥產業鏈分工日益明確 |
2.4.3 全球醫藥研發人力成本上升 |
2.4.4 全球新藥研發現狀 |
第三章 2020-2025年全球醫藥研發外包產業運行狀況分析 |
3.1 2020-2025年全球醫藥研發外包市場現狀分析 |
3.1.1 醫藥研發外包行業發展歷程 |
3.1.2 2020-2025年全球醫藥研發外包市場規模分析 |
3.1.3 發展中國家醫藥研發外包市場迅速成型 |
3.1.4 全球醫藥研發外包市場潛力巨大 |
3.1.5 國際新藥研發外包市場的價值構成分析 |
3.1.6 亞洲的低成本優勢正在淡化 |
3.1.7 全球醫藥研發外包供應鏈實踐與需求情況 |
3.2 2020-2025年全球醫藥研發外包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
3.2.1 CRO提高了醫藥研發效率 |
3.2.2 新經營戰略露頭 |
3.2.3 優先合作伙伴關系全球開花 |
3.2.4 短期合并模式當下受寵 |
3.2.5 小型CRO緊隨大流求生存 |
3.3 2025-2031年全球醫藥研發外包發展趨勢預測 |
3.3.1 全球醫藥外包前景預測分析 |
3.3.2 全球CRO以發達國家為主,但發展中國家迅速增長 |
3.3.3 全球醫藥研發外包涉及到更廣泛的領域 |
3.3.4 全球藥企大并購降低企業對CRO的依賴性 |
第四章 2020-2025年主要國家醫藥研發外包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 |
4.1 美國醫藥研發外包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 |
4.1.1 美國制藥公司利用CRO的總體情況 |
4.1.2 美國主要CRO公司及其相關情況 |
4.1.3 美國利用CRO的模式 |
4.1.4 美國醫改計劃對CRO行業的影響 |
4.1.5 美國CRO發展的新趨勢 |
4.2 歐洲醫藥研發外包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 |
4.3 印度醫藥研發外包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 |
4.4 日本醫藥研發外包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 |
第五章 2020-2025年中國醫藥研發外包市場環境分析 |
5.1 2020-2025年中國醫藥研發外包市場環境分析 |
2025 China Pharmaceutical R&D Outsourcing Market Current Situation Surve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 Trend Report |
5.1.1 2025年中國宏觀經濟發展形勢分析 |
5.1.2 中國藥企大力提高技術競爭力 |
5.1.3 中國人力資源給行業帶來成本優勢 |
5.1.4 甲流疫情蔓延對醫藥企業的影響分析 |
5.1.5 中國醫藥研發外包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
5.1.5 .1 2020-2025年我國醫藥行業運行分析 |
5.1.5 .2 2020-2025年醫藥行業總體規模分析 |
5.1.5 .3 2020-2025年我國醫藥行業經營情況分析 |
5.1.5 .4 2025年我國醫藥行業進出口情況 |
5.2 2024-2025年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
5.2.1 2024-2025年中國醫藥行業發展概況 |
近年來國家加大對醫藥創新支持力度,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不斷加強,創新成果數量增加,質量提高。食藥監總局共批準藥品注冊申請416件,其中境內注冊的化學藥新藥91件,中藥新藥15件,生物制品12件,新藥所占比重增加。 |
2014年批準上市藥品情況 |
新藥研發品質逐步提升。化藥方面,創新藥研發數量增加, 食藥監總局新受理的化藥1.1類注冊申請為106件,較上年增長36%。國內企業成功開發上市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帕拉米韋、海姆泊芬、嗎啉硝唑等創新藥物,成功仿制甲磺酸伊馬替尼、達沙替尼等通用名藥大品種,為重大疾病治療和降低醫療成本提供了支持。中藥方面,開發上市了質量可控程度較高的有效部位中藥龍血通絡膠囊等品種,以及在適應癥上具有傳統治療優勢的榆梔止血顆粒等品種。生物藥方面,疫情防控急需的手足口病滅活疫苗和Sabine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完成了臨床研究;作為生物藥領域最活躍的抗體藥物,眼科用藥康柏西普獲批上市,使國內企業可生產的抗體藥物達到10個,另有20個左右的品種正在進行臨床研究或進入申請生產階段,涵蓋了多數全球抗體藥物“重磅產品”。醫療器械方面,國產大型醫療設備PET-CT獲批上市,有助于降低醫療機構采購成本,植入式腦起搏器獲得了注冊證書。 |
新修訂GMP穩步實施,質量標準逐步提升 |
為保證無菌藥品生產企業于底前完成GMP升級任務,保障市場供應,相關部門加強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推動企業加快實施新修訂GMP。在各項政策措施的推動下,截至底,全國共有796家無菌藥品生產企業全部或部分車間通過新修訂藥品GMP認證,占全部無菌藥品生產企業(1319家)的60.3%;通過認證的品種覆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版)中的全部無菌藥品,覆蓋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和臨床常用藥品中無菌藥品的98.7%,總產能達到無菌藥品市場實際需求的160%以上,對尚未覆蓋的個別品種,企業進行了產品儲備,整體上市場供應得到有效保證,無菌藥品生產質量標準升級實現了平穩過渡。新修訂GMP參照世界衛生組織、歐盟等國際先進標準制定,通過實施,我國無菌藥品質量保障能力和風險控制水平明顯增強。此外,國家標準提高行動計劃穩步推進,仿制藥質量一致性評價逐步開展,都促進了我國藥品質量水平提升。 |
2014年工信部聯合12個部委下發《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引導包括醫藥在內的重點行業開展兼并重組,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醫藥行業兼并重組活躍,很多優勢企業將兼并重組作為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特別是一些上市公司借助資本市場融資功能,通過并購實現快速增長。 |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企業間共發生并購150起以上,交易金額350億元以上。規模較大的兼并重組項目包括:中國醫藥保健品股份公司吸收合并河南天方藥業股份公司,國藥集團盈天醫藥收購同濟堂藥業,濟川藥業“借殼”洪城股份上市,上海萊士血液制品并購鄭州邦和藥業,華潤三九收購桂林天和藥業等。醫藥工業和商業企業間的跨界并購增多,醫療服務業成為醫藥企業并購的熱點。國內企業境外并購開始起步,一些有實力的企業通過境外并購獲取產品、技術,搭建進軍國際市場的平臺,規模較大的境外并購項目有:復星醫藥收購以色列醫用激光企業Alma公司,深圳邁瑞收購美國超聲診斷系統生產企業ZONARE公司,上海微創醫療收購美國Wright醫療集團的骨科關節產品業務等。,深圳海普瑞公司擬以2.23億美元收購美國肝素企業SPL公司,如順利完成,將成為藥品領域規模最大的境外并購之一。 |
制劑國際化呈現良好趨勢 |
根據海關進出口數據,我國化藥制劑出口27.1億美元,同比增長5.8%,受出口價格下降等因素影響,增速較上年有所下滑。但同時,隨著越來越多企業投入該領域,我國制劑國際化呈現出良好趨勢。我國企業已有20個左右品種在發達國家開展新藥臨床研究(IND),在歐美發達國家獲得的仿制藥批件(ANDA/MA)累計達到近百個,40家以上制劑企業通過了歐美或WHO的GMP認證,制劑出口逐漸從承接國際市場代工為主向發展自主產品轉變。經過多年摸索,國內企業開發出一些適合自身特點的制劑國際化路徑,出口產品逐步從傳統大宗仿制藥,向緩控釋制劑、專科用藥、首仿藥等方面延伸。其中,華海藥業積極開發緩控釋制劑和改變給藥途徑產品,制劑出口約8000萬美元,新產品拉莫三嗪控釋片在美國銷售取得了突破,一些傳統的化學原料藥優勢企業,依托原料藥國際市場優勢,向制劑國際化延伸,可形成全產業鏈國際競爭力。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成都生物制品所的乙腦減毒活疫苗在十余個國家成功注冊,并于通過WHO預認證,成為國內首個獲得WHO預認證的疫苗產品,是我國生物制品發展水平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標志。 |
5.2.2 2024-2025年中國醫藥市場規模分析 |
2020-2025年中國醫藥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
5.2.3 2020-2025年中國醫藥行業產值分析 |
5.2.4 2024-2025年中國醫藥行業供需分析 |
5.2.5 2025年中國醫藥行業價格情況 |
5.2.6 2025-2031年中國醫藥行業市場規模預測分析 |
5.3 2020-2025年中國醫藥研發外包社會環境分析 |
5.3.1 中國疾病譜的變遷 |
5.3.2 世界疾病譜發生變化 |
5.3.3 中國動物試驗門檻低 |
5.3.4 中國醫藥研發人才儲備豐富 |
5.4 2020-2025年中國醫藥研發外包政策環境分析 |
5.4.1 中國醫藥行業管理體制及政策分析 |
5.4.2 2025年中國醫藥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
5.4.3 國家的重視給行業帶來良好環境 |
5.4.4 中國現行政策存在制約CRO發展的因素 |
5.4.5 2025年中國CRO行業啟動標準化進程 |
5.4.6 各種醫藥研發外包(CRO)聯盟迅速出現 |
5.4.7 中國政策鼓勵推動創新藥物的研發 |
5.5 2020-2025年中國醫藥研發外包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
5.5.1 外包知識產權保護及信息安全管理不斷加強 |
5.5.2 醫藥研發外包技術溢出效應不明顯 |
5.5.3 國際標準的技術操作規范欠缺 |
5.5.4 中國CRO行業還處于技術積累階段 |
第六章 2020-2025年中國醫藥研發外包現狀與發展趨勢預測 |
6.1 2020-2025年中國醫藥研發外包市場現狀及趨勢 |
1996 年,美迪生藥業服務公司(MDS Pharma Services)在我國投資設立了中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CRO 公司,從事新藥的臨床研究。隨后其它的跨國CRO企業陸續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如昆泰(Quintiles Transnational)、科文斯(Covance)及肯達爾(Kendle)等。而同期,隨著一些跨國制藥企業先后進入中國,中國的CRO 產業也開始出現并得到了快速發展。 |
在我國CRO 產業發展中起到里程碑作用的是2025年國家藥監局頒布實施的《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根據《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的規定,申辦者可委托合同研究組織執行臨床試驗中的某些工作和任務,該法規認可了CRO 公司在新藥研發中的作用和地位,為CRO 行業在我國的健康有序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
目前,從所承擔的業務內容來看,我國的CRO 公司可以分為三類:第一,從事臨床前研究的CRO 公司。這部分CRO 公司主要從事與新藥研發有關的化學合成、化合物篩選、工藝和質量標準研究、藥理學及毒理學實驗等業務內容;第二,從事新藥臨床研究的CRO 公司。這部分CRO 公司主要從事新藥臨床研究方案的設計、研究過程的監查、研究數據的管理和統計分析等業務;第三,從事新藥研發咨詢、代理新藥注冊申請等業務的CRO 公司。雖然各類CRO 公司數量眾多,但是有實力向客戶提供全流程研發外包服務的CRO 公司數量仍十分有限。 |
目前,我國本土CRO 公司大多業務比較單一,與國際巨頭相比,競爭力較弱。從市場規模來看,我國的CRO 行業如同其依托的醫藥行業一樣,對比發達國家,差距還比較明顯。但正因如此,我國的CRO 行業也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這主要得益于我國CRO 行業的獨特優勢,具體包括: |
第一,豐富的技術人才資源。我國擁有完善的高等教育體系,每年有大量的化學、生物、醫學、藥學等專業的高校畢業生走向社會,成為CRO 及相關行業的人才基礎。此外,由于國內生物醫藥行業發展潛力巨大,吸引了大量優秀的海外人才到國內發展,這對中國醫藥行業研發能力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第二,持續的成本優勢。我國CRO 行業的發展優勢不僅體現在擁有大量高素質、低成本的專業人才,還體現在我國相對西方發達國家低廉的原材料成本及臨床研究費用成本,這將成為制藥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
第三,龐大的患者人群和豐富的疾病譜。我國人口眾多,在疾病種類的多樣性和病例數量方面擁有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條件。對于藥物研發企業來說,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病例的入組,完成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評價,無疑將加快整個新藥研發的進程。 |
第四,我國醫藥行業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我國的CRO市場已經初具規模,但未來的發展空間依然巨大。在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人口老齡化、城鎮化、醫保普及以及政府對衛生醫療等領域不斷加大投入、居民對生活質量的關注日漸提高,這些因素都將推動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快速、持續發展,進而帶動國內醫藥研發需求的擴張,促進CRO 行業的快速發展。 |
第五,產業轉移帶來的機遇。對于跨國藥企來說,高昂的本土研發與運營成本已成為其日益加重的負擔。相比之下,中國的人才資源與研發成本具有較為明顯的比較優勢。中國可以提供大量高素質的醫藥科研人員以滿足跨國藥企在中國開展研發的需求,但相應的人力成本卻相對低廉。此外,在中國進行臨床試驗也比在歐美國家進行同類試驗更具成本優勢。據Business Insights 發布的研究報告,將各類藥物的臨床試驗數據平均來看,在美國完成1 例Ⅰ期臨床試驗所需的成本約為6,000 美元,Ⅱ期臨床試驗為7,000 美元,Ⅲ期臨床試驗為8,000 美元。而在中國進行臨床試驗完成一例合格病例所需的成本通常不超過20,000 元,大大低于國外的試驗成本20。 |
2011年我國CRO市場規模只有30億元,達到220億元左右,06-13年CAGR達到30%以上。 |
2025年中國醫藥研發外包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前景趨勢報告 |
隨著跨國制藥公司研發中心紛紛到中國“安營扎寨”,中國醫藥研發的產業鏈日益成熟,我國CRO市場將達350億元。 |
2020-2025年我國醫藥研發外包市場規模情況 |
6.1.1 2020-2025年中國醫藥研發外包市場規模 |
6.1.2 中國醫藥研發外包市場主要品種 |
6.1.3 中國CRO市場的結構層次 |
6.1.4 中國CRO將持續投資熱潮 |
6.2 2020-2025年中國醫藥研發外包行業現狀分析 |
6.2.1 中國CRO企業數量迅速增加 |
6.2.2 中國涌現部分優秀的CRO企業 |
6.2.3 中國醫藥研發外包企業獲得風投關注 |
6.2.4 中國CRO行業競爭力SWOT分析 |
6.3 2020-2025年國際制藥企業向中國轉移新藥研發分析 |
6.3.1 國際制藥企業向中國轉移新藥研發業務的模式 |
6.3.2 國際制藥企業向中國轉移新藥研發業務的特點 |
6.3.3 國外大型制藥企業向中國轉移研發業務的實質 |
6.3.4 中國應對國際藥企新藥研發轉移的對策與建議 |
6.4 2020-2025年中國醫藥研發外包行業問題分析 |
6.4.1 企業數量多,規模小 |
6.4.2 中國大多CRO企業從事技術含量較低的服務 |
6.4.3 行業GLP標準還未達到國際標準 |
6.4.4 政策不完善阻礙行業發展 |
6.4.5 知識產權相關法規執行力度不夠 |
6.5 2020-2025年中國醫藥研發外包發展對策 |
6.5.1 中國醫藥研發外包服務發展的對策 |
6.5.2 中國生物醫藥外包市場的發展戰略 |
6.5.3 中國應對跨國公司研發外包的對策 |
第七章 2020-2025年中國醫藥研發外包區域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 |
7.1 北京醫藥研發外包發展分析 |
7.1.1 北京醫藥研發外包服務業的現狀 |
7.1.2 北京醫藥研發外包服務市場規模 |
7.1.3 北京醫藥研發外包服務技術市場 |
7.1.4 北京醫藥研發外包服務優勢領域 |
7.2 上海醫藥研發外包發展分析 |
7.2.1 上海醫藥研發外包服務業的現狀 |
7.2.2 上海醫藥研發外包行業市場規模 |
7.2.3 上海醫藥研發外包技術市場分析 |
7.2.4 上海醫藥研發外包優勢領域分析 |
7.3 江蘇醫藥研發外包發展分析 |
7.3.1 江蘇發展醫藥研發外包的條件和優勢 |
7.3.2 江蘇醫藥外包服務行業發展的重要性 |
7.3.3 江蘇省主要城市醫藥外包的發展現狀 |
7.3.4 江蘇發展醫藥研發外包的對策與建議 |
第八章 2020-2025年醫藥研發外包行業國際主體企業發展戰略及競爭力 |
8.1 昆泰跨國公司(QUINTILESTRANSNATIONAL) |
8.1.1 企業發展背景分析 |
8.1.2 企業優勢分析 |
8.1.3 公司發展戰略及在華發展策略 |
8.2 科文斯公司(COVANCEINC) |
8.2.1 企業發展背景分析 |
8.2.2 2020-2025年企業運營狀況分析 |
8.2.3 企業優勢分析 |
8.2.4 公司發展戰略及在華發展策略 |
8.3 PAREXEL國際公司 |
8.3.1 企業發展背景分析 |
8.3.2 2020-2025年企業運營狀況分析 |
8.3.3 企業優勢分析 |
2025 zhōngguó Yī yào yán fā wài bāo shìchǎng xiànzhuàng diào chá yǔ wèilái fāzhǎn qiánjǐng qūshì bàogào |
8.3.4 公司發展戰略及在華發展策略 |
第九章 2020-2025年醫藥研發外包行業國內主體發展戰略及競爭力分析 |
9.1 無錫藥明康德(開曼)有限公司 |
9.1.1 企業發展背景分析 |
9.1.2 2020-2025年企業運營狀況分析 |
(一)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
(二)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
9.1.3 企業競爭力優勢分析 |
9.1.4 公司發展戰略分析 |
9.2 萬全科技藥業有限公司 |
9.2.1 企業發展背景分析 |
9.2.2 2020-2025年企業運營狀況分析 |
(一)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
(二)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
9.2.3 企業競爭力優勢分析 |
9.2.4 企業發展戰略分析 |
9.3 桑迪亞醫藥技術(上海)有限責任公司 |
9.3.1 企業發展背景分析 |
9.3.2 2020-2025年企業運營狀況分析 |
(一)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
(二)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
9.3.3 企業競爭力優勢分析 |
9.3.4 公司發展戰略分析 |
9.4 泰格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
9.4.1 企業發展背景分析 |
9.4.2 2020-2025年企業運營狀況分析 |
(一)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
(二)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
9.4.3 企業競爭力優勢分析 |
9.4.4 公司發展戰略分析 |
9.5 北京凱維斯醫藥咨詢有限公司 |
9.5.1 企業發展背景分析 |
9.5.2 2020-2025年企業運營狀況分析 |
(一)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
(二)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
9.5.3 企業競爭力優勢分析 |
9.5.4 公司發展戰略分析 |
9.6 上海新生源醫藥集團公司 |
9.6.1 企業發展背景分析 |
9.6.2 2020-2025年企業運營狀況分析 |
(一)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
(二)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
9.6.3 企業競爭力優勢分析 |
9.6.4 公司發展戰略分析 |
9.7 昆泰醫藥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
9.7.1 企業發展背景分析 |
9.7.2 2020-2025年企業運營狀況分析 |
(一)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
(二)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
2025年中國醫薬品研究開発アウトソーシング市場現狀調査と將來の発展見通し傾向レポート |
9.7.3 企業競爭力優勢分析 |
9.7.4 公司發展戰略分析 |
第十章 2025-2031年醫藥研發外包行業投融資與并購特征及趨勢 |
10.1 醫藥研發外包行業投融資與并購現狀 |
10.1.1 投資背景 |
10.1.2 投資熱點 |
10.1.3 投資區域 |
10.1.4 投資方式及渠道 |
10.2 醫藥研發外包行業投融資與并購特征 |
10.2.1 資金來源 |
10.2.2 資金規模 |
10.2.3 投資主體 |
10.2.4 投資方式 |
10.2.5 投資整合 |
10.2.6 投資條件 |
10.3 醫藥研發外包行業投融資與并購趨勢 |
第十一章 中^智^林^-2025-2031年中國醫藥研發外包發展趨勢與投資分析 |
11.1 2025-2031年中國醫藥研發外包發展趨勢預測 |
11.1.1 中國醫藥研發外包將迅速發展 |
11.1.2 醫藥研發外包企業專業化發展 |
11.1.3 醫藥研發外包范圍大幅拓寬 |
11.1.4 通過聯盟形式分擔研發風險 |
11.2 2025-2031年中國醫藥研發外包投資風險分析 |
11.2.1 產業政策風險 |
11.2.2 市場競爭風險 |
11.2.3 資金鏈的風險 |
11.2.4 成本風險分析 |
11.2.5 外包人才風險 |
11.3 投資建議 |
http://www.qdlaimaiche.com/R_YiYaoBaoJian/83/YiYaoYanFaWaiBaoXianZhuangDiaoChaFenXi.html
略……
熱點:中國醫藥外包公司20強、醫藥研發外包企業排名、中國最大藥企的外包公司、醫藥研發外包龍頭、藥企外包出去自己研發做什么、醫藥研發外包公司、醫藥外包技術含量高嗎、醫藥研發外包行業、醫藥外包工作介紹
如需購買《2025年中國醫藥研發外包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前景趨勢報告》,編號:1A62083
請您致電: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或Email至:KF@Cir.cn 【網上訂購】 ┊ 下載《訂購協議》 ┊ 了解“訂購流程”
請您致電: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或Email至:KF@Cir.cn 【網上訂購】 ┊ 下載《訂購協議》 ┊ 了解“訂購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