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對中國制造業的影響研究》說明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愈演愈烈,虛擬經濟的衰退已蔓延至實體經濟。中國的出口、投資和消費這三駕拉動經濟增長的馬車不同程度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工業特別是制造業是受影響最大的一個領域。中國制造業,尤其是出口導向型的制造業受到沖擊最大,從行業分布看,紡織服裝、家電、汽車、電子設備制造等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從地域分布看,東南沿海的珠三角以及長三角的制造業企業首當其沖。
2007 年底以來,中國制造業的出口明顯銳減,消費需求增長乏力,而投資也亟待提振。金融危機加速了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過程,國際能源和資源價格上漲,引起出口制造業價格上漲,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優勢進一步降低。由于美歐等發達國家國民財富大幅縮水,居民消費支出減少,中國國內需求的增加無法彌補美國經濟對華進口需求的減少。同時,受企業資金鏈趨于緊張、利潤增長回落等因素影響,市場自主性投資需求在減弱。原材料市場需求持續萎縮,原材料下游行業生產普遍下滑,產能大幅削減,虧損面擴大,各行業內發生重組和兼并,淘汰低效企業,資源急待合理調配。裝備制造業生產和銷售大幅下滑,出現出口回落、利潤下滑,后續訂單出現萎縮,資金鏈趨于緊張。消費品制造業在外需減弱的情況下,國內市場在擴大消費、拉動生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消費品工業增速回落的幅度較上游行業平緩,對工業增長貢獻較大,成為當前保增長最大的穩定性因素。
本期《新研究》以“金融危機對中國制造業的影響”為選題,對金融危機的實質進行系統分析,深入分析了金融危機對制造業造成的沖擊,重點研究了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原材料制造業、消費品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提出了應對金融危機、保持我國制造業平穩快速增長的對策建議。
一、金融危機對制造業的影響
(一)金融危機概述
金融危機(Financial Crisis)又稱金融風暴,是指在金融市場上,由于金融秩序不完善、市場機制不健全、交易風險管理水平差、以及國際游資的沖擊等原因引起各種程度不同的金融混亂現象。金融危機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貨幣危機、銀行業危機、外債危機和系統性金融危機。近年來,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是:
1、宏觀經濟政策不當、長期低儲蓄高消費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
轉載-自:http://www.qdlaimaiche.com/R_2009-08/jinrongweijiduizhizaoyedeyingxiangya.html
2、金融機構片面追逐利潤而過度擴張;
3、金融及評級機構缺乏自律,導致風險信息和資產定價失真;
4、金融監管能力與金融創新不匹配,金融衍生品風險不斷積聚和擴散。
(二)金融危機對制造業的影響概述
金融危機對制造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
1、金融危機導致需求增長乏力;
2、金融危機導致出口銳減;
3、金融危機導致投資需求減弱。
二、金融危機對中國原材料制造業的影響研究
(一)2008年是我國原材料制造業的轉折點
在鋼鐵制造領域,企業利潤創歷史最高水平后,大幅跌落,出現較大面積減產;在建材制造領域,企業運行平穩,受影響較小,效益保持較快增長;在有色金屬制造領域,2008年下半年產品價格暴跌,產能過剩問題凸現,企業虧損嚴重;在石化和化工制造領域,2008年下半年出現逆轉,產品價格、開工率持續走低。
(二)萎靡的市場需求導致行業庫存壓力增大
主要表現為:
1、市場需求持續萎縮;
2、企業減產限產應對負面沖擊;
3、國內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下游行業經營狀況普遍下滑。
(三)2009年中國原材料制造業發展預測分析
1、CRU國際鋼材價格指數盛極而衰;
2、石油價格退回五年前的水平;
The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manufacturing
3、國際礦石現貨價格大幅下跌;
4、海運費價格出現跳水;
5、國內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大幅度回落。
(四)政策建議
1、切實落實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促進原材料制造業發展;
2、調整產品結構,提高高端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
3、切實減員增效,節能降耗,壓縮過剩產能;
4、加強價格引導、協調和價格自律;
5、整頓原料進口市場秩序,建立產銷風險共擔機制。
三、金融危機對中國消費品制造業的影響研究
(一)消費品制造業發展面臨嚴峻困難
主要表現為:
1、行業發展速度明顯放緩,生產、出口、收益和投資等增速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2、企業生產經營陷入困境,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危機;
3、就業出現萎縮,失業率明顯上升。
(二)金融危機和經濟粗放增長的共同作用是主要原因
1、全球經濟放緩、人民幣升值和出口稅率下調對消費品工業出口影響巨大:
(1)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降低了消費工業產品的外部需求;
(2)人民幣持續升值加大了消費工業產品出口的報價風險和匯兌損失;
金融危機對中國製造業的影響研究
(3)出口退稅率連續下調增加了消費品生產企業的負擔。
2、金融危機帶來要素成本大幅增加,致使消費品制造企業難堪重負:
(1)原材料、能源成本大幅增加,企業議價能力減弱;
(2)能源價格上漲,中小企業損失嚴重;
(3)勞動力價格上漲,企業出現“民工荒”;
(4)資金成本增加,中小企業融資途徑受阻。
3、長期粗放式發展、結構不合理的內在矛盾是消費品制造業陷入困境的根源:
(1)消費品制造業當前的困難是多年粗放型發展在經濟震蕩期的集中反映;
(2)產業結構不合理是導致經濟增長方式難以轉變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2009年中國消費品制造業發展預測分析
1、危機影響進一步放大,外向型行業出口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國際市場需求疲軟將持續,輕工、紡織行業出口繼續低迷。化學原料藥行業低迷依舊,中藥出口企業困難重重。
2、非周期性行業受危機影響有限,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醫藥行業將保持較快增長,政策影響不確定性較高。食品行業將繼續一貫的穩健增勢。煙草行業消費結構將發生變化,高檔卷煙消費面臨縮水。
3、內需市場的啟動為消費品制造業的發展帶來良機。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領消費品制造業走出困境由大變強
1、挖掘農村消費需求,推動農村市場成為內需新增長級;
2、有針對性的調整出口退稅率,擴大出口和推動產業升級;
3、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調整,鼓勵企業通過自主創新、自主品牌和自主營銷提升競爭力;
4、縮減稅費,緩解企業成本壓力;
5、加大工業技術改造力度,推動產業升級;
jīnróng wéijī duì zhōngguó zhìzào yè de yǐngxiǎng yánjiū
6、拓寬資金渠道,幫助中小企業融資 ;
7、建立國家儲備機制,幫助輕紡企業減輕積壓。
四、金融危機對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影響研究
(一)金融危機對裝備制造業的影響
主要表現為:
1、生產和銷售大幅下滑;
2、出口增長出現回落;
3、利潤出現下滑;
4、后續訂單出現萎縮;
5、資金鏈趨于緊張。
(二)傳導機理
1、需求傳導機制,降低了中國裝備制造業產銷能力;
2、匯率傳導機制,削弱了中國裝備制造業價格優勢;
3、價格傳導機制,影響了中國裝備制造業盈利能力;
4、.對外依存度高,加強了金融危機的擴散程度;
5、國際競爭力弱,加大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難度。
(三)2009年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預測分析
1、國產設備占有率將得到提高;
2、政策支持將有助于國內企業進行行業整合,進行體制機制創新;
中國の製造上の金融危機の影響
3、一些產能小、技術含量低的企業將退出市場;
4、基礎配套件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5、國家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四)政策建議
1、加快融資模式創新,改善裝備制造投融資環境;
2、依托國家重點工程,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步伐;
3、促進企業兼并重組,打造裝備制造業民族品牌;
4、加速制造業服務化,延伸裝備制造業產業鏈條;
5、加速產業梯度轉移,提升裝備制造業研發能力;
6、加強資本市場建設,建立資源性資料期貨市場。
http://www.qdlaimaiche.com/R_2009-08/jinrongweijiduizhizaoyedeyingxiangya.html
……
請您致電: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Email:KF@Cir.cn 【網上訂購】 | 下載《訂購協議》 | 了解“訂購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