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柴油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它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黃連木等油料林木果實、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動物油脂、廢餐飲油等為原料制成的液體燃料,是優質的石油柴油代用品。生物柴油是典型“綠色能源”,大力發展生物柴油對經濟可持續發展,推進能源替代,減輕環境壓力,控制城市大氣污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西方國家生物柴油產業發展迅速。近年來,西方國家加大生物柴油商業化投資力度,使生物柴油的投資規模增大,開工項目增多。美國、加拿大、巴西、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國都在積極發展這項產業。
全球及中國生物柴油的研究與開發雖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很快,一部分科研成果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研究內容涉及到油脂植物的分布、選擇、培育、遺傳改良及其加工工藝和設備。現階段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這無疑將有助于全球及中國生物柴油的進一步研究與開發。
全球及中國“十一五”規劃中明確規定,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資源,擴大生物柴油的生產能力。可以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全球及中國在該領域的研究將會有突破性進展并達到實用水平。
全球及中國生物液體燃料目前主要以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為主。理論上講,全球及中國生物液體燃料的發展潛力巨大。麻瘋樹、黃連木等油料植物可滿足500萬t/a生物柴油裝置的原料需求,廢棄動植物油回收每年可生產約200萬t生物柴油。近年來,全球及中國相繼建成了許多年產量過萬噸的生物柴油廠。預計到2010年,全球及中國生物柴油需求量將達2000萬噸,生物柴油行業投資前景將非常樂觀。
事實證明,生產和推廣應用生物柴油的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1)原料易得且價廉。用油菜籽和甲醇為生產原料,可以從根本上擺脫對石油制取燃油的依賴;(2)有利于土壤優化。種植油菜可與其他作物輪種,改善土壤狀況,調整平衡土壤養分,挖掘土壤增產潛力;(3)副產品具有經濟價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甘油、油酸、卵磷脂等一些副產品市場前景較好。(4)環保效益顯著。生物渣燃燒時不排放二氧化硫,排出的有害氣體比石油柴油減少70%左右,且可獲得充分降解,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
此外生物柴油由于競爭力不斷提高、政府的扶持和世界范圍內汽車車型柴油化的趨勢加快而前景更加廣闊。到2010年,全球及中國年生產生物柴油將達到約100萬噸;到2020年,年產生物柴油將達到約900萬噸。
《2007-2008年全球生物柴油行業深度調研與產業分析預測報告》詳細介紹了近年來生物柴油項目的建設情況,并對生物柴油行業做了原料供應分析和技術及生產工藝發展分析,最后分析了生物柴油行業的投資盈利性和未來發展方向及前景。您若想對生物柴油行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生物柴油生產開發,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第一章 生物質能開發和利用情況分析
1.1 生物質能概述
1.1.1 生物質能的含義
1.1.2 生物質能的種類與形態
1.1.3 生物質能的優缺點
1.1.4 與常規能源的相似性及可獲得性
1.1.5 生物質能源的可再生性及潔凈性
1.1.6 生物質能資源的儲量
1.2 國際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綜述
1.2.1 生物質能開發受到世界各國重視
1.2.2 經合組織建議大力開發生物質能
1.2.3 歐洲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現狀
1.3 中國生物質能概述
1.3.1 中國生物質能的資源概況
1.3.2 解析中國發展生物質能發展的動因
1.3.3 中國對生物質能的應用情況分析
全:文:http://www.qdlaimaiche.com/R_2007-11/2007_2008nianquanqiushengwuchaiyouxi.html
1.3.4 中國生物質能發展的示范工程
1.3.5 中國發展生物質能的主要成就
1.4 中國生物質能技術的發展
1.4.1 中國生物質能技術的主要類別
1.4.2 中國生物質熱解液化技術概要
1.4.3 中國生物質能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1.4.4 發展中國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策略
1.4.5 中國生物質能利用技術開發建議
1.5 中國開發生物質能的戰略意義
1.5.1 是中國可再生能源系統的重中之重
1.5.2 有利于優化中國的能源結構
1.5.3 是緩解未來能源危機的有效途徑
1.5.4 給中國林業發展帶來新契機
第二章 生物柴油概述
2.1 生物柴油相關特性
2.1.1 生物柴油定義
2.1.2 生物柴油的特性
2.1.3 生物柴油的優勢
2.1.4 生物柴油的生產方法
2.2 生物柴油與其它替代燃料比較分析
2.2.1 各種替代燃料的評價因素
2.2.2 各種替代燃料的評價比較
2.2.3 各種替代燃料的性質與運用
2.3 發展生物柴油產業的影響
2.3.1 生物柴油對國防安全的貢獻顯著
2.3.2 生物柴油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貢獻
2.3.3 生物柴油產業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分析
第三章 國際生物柴油發展分析
3.1 國際生物柴油發展研究現狀
3.1.1 國際生物柴油產業的應用概況
3.1.2 世界生物柴油需求拉動植物油價格
3.1.3 全球生物柴油無政府補貼則無力競爭
3.1.4 解析世界生物柴油生產技術的進展
3.1.5 2009年全球生物柴油產量將大幅提升
3.2 歐盟
3.2.1 歐盟生物柴油行業發展的現狀
3.2.2 歐盟生物柴油生產發展潛力巨大
3.2.3 棕櫚油成為歐盟生物柴油產業新寵
3.2.4 2010年歐盟生物柴油產量預測分析
3.3 美國
3.3.1 美國生物柴油的發展歷程
3.3.2 美國生物柴油行業發展現狀
3.3.3 美國利用餐館廢油提煉生物柴油
3.3.4 美利用納米技術開發新型生物柴油催化劑
3.3.5 明尼蘇達引領美國生物柴油大幅消費
3.4 德國
3.4.1 德國重視開發生物柴油
3.4.2 德國生物柴油生產和銷售情況分析
Depth of the global biodiesel industry research and industry analysis and forecast report 2007-2008
3.4.3 德國推廣生物柴油的主要措施
3.4.4 2006年德國停止征收生物柴油燃料稅金
3.4.5 2007年德國將成為生物柴油凈出口國
3.5 巴西
3.5.1 巴西可替代能源發展迅速
3.5.2 巴西集中科技優勢大力開發生物柴油
3.5.3 巴西啟動添加生物柴油計劃
3.5.4 巴西生物柴油市場面臨原料瓶頸制約
3.5.5 淺析巴西生物柴油需求將抑制大豆出口
3.5.6 2007年底巴西生物柴油產能將大幅提高
3.5.7 2010年巴西生物柴油巨頭將提升產能
3.6 馬來西亞
3.6.1 馬來西亞生物柴油行業發展簡況
3.6.2 淺析馬來西亞企業提高生物柴油產能
3.6.3 大馬計劃提高棕油在生物柴油中摻混比例
3.6.4 馬來西亞大量棕櫚油用于生物柴油生產
3.7 日本
3.7.1 日本生物柴油開發利用現況
3.7.2 日本公司用廢棄食用油制造生物柴油
3.7.3 日本改良生物柴油加工技術
3.8 韓國
3.8.1 淺析韓國試用生物柴油
3.8.2 韓國政府支持生物柴油原料生產
3.8.3 未來韓國生物柴油需求將大幅提高
3.9 印度
3.9.1 印度生物柴油國家計劃解析
3.9.2 印度啟動生物柴油發展計劃
3.9.3 印度生物柴油發展戰略剖析
3.9.4 2007年印度私企投資生物柴油積極性高
3.9.5 2012年印度將開始全面使用生物柴油
3.10 其他國家
3.10.1 簡析加拿大政府鼓勵使用生物柴油
3.10.2 南非生產開發大豆生物柴油
3.10.3 菲律賓研制生物柴油以節省能源
3.10.4 澳大利亞把海藻變為生物柴油原料
3.10.5 英國大型生物柴油廠已經生產運營
3.10.6 未來幾年波蘭生物柴油產量將大幅增長
3.10.7 泰國生物柴油展現廣闊前景
3.10.8 新加坡將是亞洲最大生物柴油產地
第四章 中國生物柴油現狀分析
4.1 中國生物柴油發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4.1.1 中國生物柴油行業發展的背景
4.1.2 中國發展生物柴油的必要性分析
4.1.3 中國發展生物柴油的可行性分析
4.2 生物柴油行業發展的總體概況
4.2.1 中國生物柴油產業尚在初級階段
4.2.2 中國生物柴油行業的研究簡況
4.2.3 生物柴油列為中國產業發展方向
2007-2008年全球生物柴油行業深度調研與產業分析預測報告
4.3 生物柴油產業化分析
4.3.1 中國加快生物柴油產業化進程
4.3.2 生物柴油期待實現大規模產業化
4.3.3 中國需采取措施力推生物柴油產業化
4.3.4 促進中國生物柴油產業化發展的建議
4.3.5 解決生物柴油價格和原料供應問題的途徑
4.4 2005-2007年生物柴油產業發展分析
4.4.1 2005年“生物柴油”植物栽培獲突破
4.4.2 2006年生物柴油產業迎來投資高潮
4.4.3 2007年生物柴油產量將有大幅提升
4.5 生物柴油生產企業簡況
4.5.1 海南正和把生物柴油納入產業鏈發展
4.5.2 四川古杉油脂化學有限公司概況
4.5.3 福建源華能源加緊生物柴油開發
4.5.4 卓越新能源以地溝油提煉生物柴油
4.6 各地區生物柴油發展情況
4.6.1 淺析浙江民資涌入生物柴油制造業
4.6.2 江蘇生物柴油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
4.6.3 簡析江蘇無錫生物柴油產業的崛起
4.6.4 常州領跑生物柴油產業化發展剖析
4.6.5 襄樊生產生物柴油油菜籽實現工業化
4.7 生物柴油業政策環境分析與建議
4.7.1 中國開發生物質能的有利政策
4.7.2 國家為新能源搭起廣闊舞臺
4.7.3 生物產業發展需要國家財稅政策扶持
4.7.4 中國生物質能發展方面的法律欠缺
4.7.5 促進中國生物柴油業發展的法律對策
4.8 發展生物柴油的問題與策略
4.8.1 解析中國生物柴油商業化應用的障礙
4.8.2 克服生物柴油行業發展瓶頸的對策
4.8.3 發展中國生物柴油產業的其他措施
4.8.4 發展生物柴油產業應注意的其他問題
第五章 生物柴油建設項目
5.1 生物柴油已建項目
5.1.1 2006年柳州市生物柴油項目試產成功
5.1.2 2006年年產2萬噸生物柴油項目在益陽投產
5.1.3 2006年合肥年產60萬噸生物柴油項目投產
5.1.4 2006年年產6萬噸項目在鄂爾多斯投產
5.1.5 2007年山東省首個生物柴油項目投產
5.1.6 2007年山西省環保生物柴油試產成功
5.2 生物柴油在建項目
5.2.1 2006年洛陽10萬噸生物柴油項目開工
5.2.2 2006年年產10萬噸生物柴油項目落戶南和
5.2.3 2006年末青島年產10萬噸生物柴油項目奠基
5.2.4 2007年襄樊新上兩個生物柴油生產項目
5.2.5 2007年黃連木種提煉生柴項目落戶城固
5.3 國內外合作項目
5.3.1 2005年意大利生物柴油項目落戶佳木斯
2007-2008 nián quánqiú shēngwù cháiyóu hángyè shēndù tiáo yán yǔ chǎnyè fēnxī yùcè bàogào
5.3.2 2006年新加坡巨額投資福建生物柴油項目
5.3.3 2006年中德生物柴油合作項目在貴州啟動
5.3.4 2007年奧地利在華投資建生物柴油項目
第六章 生物柴油原料分析
6.1 生物柴油產業原料供應的國情分析
6.1.1 生物柴油的生產原料
6.1.2 國內的土地資源簡況
6.1.3 油脂的供應形勢分析
6.2 大力發展油菜生物柴油
6.2.1 油菜生物柴油發展的總體概況
6.2.2 高蓄能油菜助推生物柴油產業
6.2.3 油料及制品需求旺為油菜發展提供空間
6.2.4 中國油菜柴油發展的瓶頸與對策
6.2.5 中國發展油菜生物柴油的政策建議
6.3 大豆市場分析及大豆柴油展望
6.3.1 2006年中國大豆市場回顧
6.3.2 2006年中國大豆進口情況分析
6.3.3 2006年大豆市場行情分析
6.3.4 2007年影響大豆價格的主要因素
6.3.5 淺析大豆生物柴油比玉米乙醇汽油更環保
6.3.6 大豆將成為生物柴油行業發展的生力軍
6.4 其他可利用材料
6.4.1 潲水油可用來生產生物柴油
6.4.2 野生鹽角草可被用做生物柴油原料
6.4.3 以微生物油脂為原料制造生物柴油
6.4.4 可從大米草和堿篷中提取生物柴油
6.4.5 花生油下腳廢料開發出生物柴油
6.4.6 麻瘋樹是發展生物柴油最佳樹種之一
6.5 主要地區生物柴油原料發展情況分析
6.5.1 江蘇油菜成生物柴油理想原料受矚目
6.5.2 淺析生物柴油開發重振湖北油菜產業
6.5.3 淺析黑龍江省科學院用大豆提煉生物柴油
6.6 解決原料供應的建議措施
6.6.1 中國生物柴油原料的發展建議
6.6.2 廢棄油脂回收體系中的問題及對策
6.6.3 保障中國生物柴油資源供應的措施
第七章 生物柴油技術及生產工藝
7.1 生物柴油技術與工藝概述
7.1.1 生物柴油生產技術分析
7.1.2 生物柴油使用技術分析
7.1.3 多品種原料制造生物柴油工藝
7.1.4 連續法生物柴油的生產工藝探究
7.2 中國生物柴油技術總體概述
グローバルバイオディーゼル産業の研究と産業の分析と2007年から2008年の予測レポートの深さ
7.2.1 中國生物柴油產業技術研究概況
7.2.2 中國生物柴油技術發展的主要成就
7.2.3 中國生物柴油技術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
7.2.4 生物柴油產業走出技術誤區的主要策略
7.3 中國生物柴油技術進展分析
7.3.1 淺析生物酶法推動生物柴油工業化發展
7.3.2 地溝油提煉生物柴油技術發展簡況
7.3.3 國內攻克棕櫚油轉化生物柴油技術
7.4 主要地區生物柴油技術進展分析
7.4.1 青島生物柴油生產技術獲得突破
7.4.2 四川麻瘋樹制生物柴油技術有突破
7.4.3 武漢生物柴油提取技術研究發展簡況
第八章 [~中~智~林~]生物柴油投資及發展前景
8.1 生物柴油產業投資分析
8.1.1 雙重契機使生物柴油凸顯投資價值
8.1.2 投資生物柴油的銷售和利潤問題
8.1.3 關于投資生物柴油行業的若干建議
8.2 中國生物質能利用前景
8.2.1 生物能成為中國能源利用的新趨勢
8.2.2 中國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具有廣闊前景
8.2.3 中國林業發展生物質能源潛力巨大
8.2.4 中國生物質能利用的主要方向
8.2.5 2050年中國生物質能發展預測分析
8.3 生物柴油發展展望
8.3.1 生物柴油是未來能源的合適選擇
8.3.2 中國生物柴油市場前景預測分析
8.3.3 生物合成柴油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8.3.4 未來中國生物柴油的發展方向
http://www.qdlaimaiche.com/R_2007-11/2007_2008nianquanqiushengwuchaiyouxi.html
…
請您致電: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或Email至:KF@Cir.cn 【網上訂購】 ┊ 下載《訂購協議》 ┊ 了解“訂購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