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城市建設是一種將生態學原理融入城市規劃和建設中的發展模式,旨在創建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環境。近年來,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和技術的進步,生態城市建設的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目前,生態城市建設項目正朝著低碳、智能、宜居方向發展。通過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資源利用模式,提高了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和能源利用效率,使其成為人們向往的居住地。同時,為了適應不同城市的發展階段和特點,生態城市的建設也在不斷創新,如開發具有綠色建筑、雨水收集、智能交通等功能的城市設施。此外,隨著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生態城市的建設也在向綠色化方向轉型,減少污染物排放,提升城市綠化率。 |
未來,生態城市建設的發展前景看好:一是智能化水平提升,通過集成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生態城市的智慧管理和資源優化配置;二是材料創新推動性能提升,通過開發新型環保材料,提高生態城市的建設和維護效率;三是設計美學與功能性并重,不僅注重城市美觀,還強調居住舒適性和安全性;四是環保要求提高,采用環保材料和清潔生產技術,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五是定制化服務增加,根據不同城市的特點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滿足多樣化的城市發展需求。 |
第一篇 發展篇 |
第一章 生態城市相關概述 |
第一節 生態城市界定 |
第二節 中國構建生態城市的必要性 |
第三節 城市生態建設的原則 |
一、城市生態建設應堅持復合生態原則 |
二、城市生態建設應堅持層次分明原則 |
三、城市生態建設應堅持規模差異原則 |
四、城市生態建設應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 |
五、城市生態建設應堅持適度發展原則 |
六、城市生態建設應堅持人類生態原則 |
第二章 2012年中國生態城市建設運行環境分析 |
第一節 2012年中國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
一、國民經濟運行情況GDP(季度更新) |
二、消費價格指數CPI、PPI(按月度更新) |
三、全國居民收入情況(季度更新) |
四、恩格爾系數(年度更新) |
五、工業發展形勢(季度更新) |
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季度更新) |
七、財政收支狀況(年度更新) |
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
九、對外貿易進出口 |
第二節 2012年中國生態城市建設政策環境分析 |
一、生態城市政策措施 |
二、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 |
三、環境保護政策 |
第三節 2012年中國生態城市建設技術環境分析 |
第四節 2012年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社會環境分析 |
一、中國環境的現狀 |
二、人們環保意識加強 |
詳:情:http://www.qdlaimaiche.com/DiaoYan/2012-10/shengtaichengshijianshefazhanqianjin.html |
第三章 巴西生態城市建設借鑒 |
第一節 巴西庫里蒂巴市生態城市建設研究 |
一、公交導向式的城市開發規劃 |
二、實行垃圾回收項目 |
三、對市民進行環境教育 |
第二節 對我國生態城市建設的借鑒 |
一、大力發展公交優先和軌道交通 |
二、減少垃圾、使用再生品 |
三、普及和提高城市市民的整體素質 |
第二篇 城市生態建設篇 |
第一章 2012年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
第一節 2012年國內生態城市建設問題分析 |
一、城市綠地面積不足,結構布局不合理 |
二、植物種類單調,缺乏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
三、建設缺乏科學的指導 |
四、管理不善,資金投入不到位 |
五、周邊地帶顧及不夠 |
六、城市環境污染依然嚴重 |
七、城市居民生態意識不強 |
第二節 2012年城市生態建設的思路 |
一、建設開放的城市網絡體系 |
二、建設高效的物質生產系統 |
三、建設宜人、怡人、冶人的自然生態環境 |
四、建設文明的社會環境 |
五、注重歷史文化開發與環境的和諧統一 |
第二章 2012年北京生態城市建設研究 |
第一節 北京建立生態城市發展戰略的必然性 |
一、生態城市理論的提出和特征 |
二、建設生態城市是解決北京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必然選擇 |
第二節 北京生態城市建設能力的評價與分析 |
一、生態城市建設指標體系 |
二、北京生態城市建設能力現狀評估 |
三、能力評估結果分析 |
第三節 2012年北京難度較大的環境問題分析及預測 |
一、自然條件限制山區森林覆蓋率 |
二、顆粒物污染治理難度大 |
三、水資源短缺與水污染幷存 |
四、水資源危險長存,地下水大量超采 |
第四節 未來北京生態城市建設的基本思路 |
一、北京生態城市建設目標與基本原則 |
二、生態城市建設基本框架 |
三、生態城市建設重點行動領域 |
第三章 2012年廣州生態城市建設研究 |
第一節 地下空間開發和利用在城市建設中的優勢 |
一、減少城市化對農田的侵占 |
二、減少環境污染 |
三、解決城市交通問題 |
四、作為倉儲用地有著天然的優勢 |
五、增強城市抵御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功能 |
第二節 廣州生態城市建設與地下空間開發現狀和計劃 |
第三節 地下空間開發與地質環境之間相互影響 |
第四節 地下空間開發與地質環境和諧發展的解決途徑分析 |
一、對地下空間進行功能分區和適宜性評價 |
二、注意對地質環境的保護 |
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
第四章 2012年武漢生態城市建設研究 |
第一節 水生態系統在城市建設中的地位 |
一、水生態系統對城市的影響 |
二、城市發展對水生態系統的影響 |
三、水生態系統在城市建設中的地位 |
第二節 水生態系統問題分析 |
一、中心城區湖泊及主要排水渠污染、淤積嚴重 |
二、湖泊與江河之間缺乏有效的連通和互動 |
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滯后 |
2013-2018 Chinese eco-c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investment potential assessment analysis |
四、濱水區建設與保護起步較晚 |
五、水生態系統的建設與管理存在結構性矛盾 |
第三節 武漢生態城市建設對策研究 |
一、轉變思路,高起點做好規劃 |
二、謀定而動,著力付諸實施 |
三、制定規則,加強政策引導 |
四、轉變觀念,大力發展回圈經濟 |
五、加大宣傳教育 |
第四節 水生態系統建設的工程與實踐研究 |
第五章 2012年南京生態城市建設研究 |
第一節 城市化進程與生態環境問題特征 |
第二節 南京的城市化進程及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分析 |
第三節 南京市生態環境問題的成因分析 |
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 |
二、重工業主導型經濟增長方式 |
三、管理缺失及生態環境建設不足 |
四、制度不完善及執法力度不足 |
第四節 南京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對策研究 |
一、明確設計生態化理念 |
二、注重生態綠化 |
三、加強工業生態化發展 |
四、完善環保設施 |
五、提高環境管理水平 |
第六章 2012年貴陽生態城市人居環境分析 |
第一節 貴陽可持續發展人居生態環境分析 |
一、城市可持續發展人居環境評價體系的建立原則 |
二、貴陽可持續發展人居環境評價體系的總體框架 |
三、貴陽可持續發展人居環境評價體系指標權重 |
四、貴陽可持續發展人居環境評價體系計算 |
第二節 貴陽可持續發展人居環境現狀分析 |
一、聚居條件指標分析 |
二、聚居建設指標分析 |
三、可持續性發展分析 |
第三節 貴陽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 |
一、改善人居聚居條件 |
二、加強人居聚居建設 |
三、完善城市可持續性發展 |
第七章 2012年西安生態城建設研究 |
第一節 西安市生態城市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及評價 |
第二節 西安市生態城市建設綜合評價 |
第三篇 評價篇 |
第一章 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
第一節 生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 |
一、科學性原則 |
二、綜合性原則 |
三、可靠性原則 |
四、可比性原則 |
五、可查性原則 |
六、前瞻性原則 |
第二節 生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分析 |
第二章 城市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研究 |
第一節 城市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針體系 |
一、定性分析 |
二、定量分析 |
三、評價標準 |
四、評價模型 |
第二節 重慶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研究 |
一、權重系數的確定 |
二、健康狀態的確定 |
三、對比評價 |
第三章 生態城市建設經濟效益研究 |
第一節 生態城市的評價指標體系 |
一、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
二、生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
2013-2018年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前景及投資潛力評估分析報告 |
第二節 生態城市投入與效益指標的篩選 |
一、生態城市投入指標體系 |
二、生態城市收益指標體系 |
第三節 生態城市建設經濟效益分析 |
一、投資凈現值(NPV)評價 |
二、投入貢獻率評價 |
第四節 生態城市環境建設方案的選擇 |
一、確定需要建設的項目 |
二、確定優先的投資項目 |
三、確定主要投資項目 |
四、確定最優的投資項目 |
第四章 2012年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研究 |
第一節 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研究進展 |
第二節 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
第三節 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評價方法 |
一、數據標準化處理 |
二、權數確定 |
三、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計算 |
第四節 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 |
一、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總體評價 |
二、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子系統評價 |
第五節 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對策 |
一、發展循環經濟 |
二、推行清潔生產 |
三、倡導綠色消費 |
四、建設生態住宅 |
五、發展環保產業 |
六、全面實施IS014000認證 |
七、嚴格控制人口總量的增長 |
八、綜合規劃,協調發展 |
第五篇 管理篇 |
第一章 生態城市建設管理主體研究 |
第一節 政府 |
一、政府進行生態城市建設管理的依據 |
二、政府在生態城市建設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
三、生態城市建設中政府管理運行機制的構建 |
第二節 居民 |
第三節 小區 |
一、小區環境生態化 |
二、小區發展的生態意識 |
三、小區對居民的組織作用 |
第四節 社會團體 |
第五節 企業 |
第六節 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對策研究 |
一、明確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
二、以政府為主導、以市場為動力、以公眾參與為手段 |
三、提高環保和生態意識 |
四、發展城市綠色經濟和綠色產業 |
五、以人為本,追求城市、人、自然和諧統一 |
六、秉承可持續發展觀,落實科學發展觀 |
第二章 生態城市建設中的人文生態研究 |
第一節 生態城市應是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的迭加 |
第二節 人文生態的內涵 |
一、物質形態層面 |
二、精神形態層面 |
三、制度法規層面 |
第三節 良好人文生態對生態城市建設的意義 |
一、有利于推動城市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
二、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
三、有利于展示城市文化內涵和個性魅力 |
2013-2018 nián zhōngguó shēngtài chéngshì jiànshè fāzhǎn qiánjǐng jí tóuzī qiánlì pínggū fēnxī bàogào |
四、有利于增強城市的親和力和吸引力 |
五、有利于優化城市自然生態環境 |
第四節 構建城市良好人文生態的著力點 |
一、彰顯城市歷史文化的內涵 |
二、構建重點人文景觀保護區域 |
三、凝煉城市人文精神 |
四、重視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利用 |
第七篇 規劃設計篇 |
第一章 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 |
第一節 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
第二節 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準則及要求 |
一、以環境為本 |
二、將自然融入城市 |
三、用生態觀念去研究、分析和解決問題 |
四、合理布局,節能、低耗、無污染 |
五、推廣應用先進的生態技術 |
六、大幅度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 |
第三節 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內容 |
一、城市人口容量的規劃 |
二、改善自然生態環境的規劃 |
三、綠化系統的規劃 |
第四節 生態城市規劃指標體系 |
一、經濟發展指標 |
二、社會發展指標 |
三、生態環境發展指標 |
第五節 生態城市規劃趨勢 |
一、高度綜合的規劃理論 |
二、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分析方法 |
三、生態城市規劃是軟與硬結合 |
第二章 城市生態化公共設施設計研究 |
第一節 生態設計概述 |
第二節 公共設施設計生態化的必要性及其內涵 |
第三節 生態化公共設施設計的內容及方法 |
一、生態化公共設施設計的內容及方法 |
二、生態化公共設施的結構設計 |
三、生態化公共設施的功能設計 |
四、生態化公共設施的外觀設計 |
五、生態化公共設施能源的選擇 |
六、生態化公共設施要滿足人親近自然的情感需要 |
第三章 城市生態廊道建設研究 |
第一節 生態廊道的功能 |
一、保護野生生境,維護生物多樣性 |
二、改善生態環境,提供游憩功能 |
三、減少景觀破碎化,維護城市生態格局 |
第二節 城市生態廊道規劃設計 |
一、生態廊道的規劃原則 |
二、生態廊道的結構特征 |
三、不同類型的生態廊道設計 |
四、城市生態廊道網絡體系 |
第四章 生態城市交通設計研究 |
第一節 交通設計概述 |
第二節 生態城市交通特點 |
第三節 惠州市交通組織規劃設計背景簡介 |
第六節 惠州市區路網現狀與改善設計 |
一、惠州市區整體交通構成情況 |
二、惠州市區環路重迭問題及解決方案 |
三、惠州市區區域過江信道不足問題及解決方案 |
四、惠州市區區域過江信道交叉口重新設計 |
第五章 生態城市地質環境建設研究 |
第一節 我國城市地質環境保護現狀 |
第二節 德國的地質環境建設 |
第三節 對我國城市地質環境保護的建議 |
一、最大程度地維持原有的自然狀態 |
2013-2018中國のエコ都市建設と発展の展望と投資の潛在的な評価分析 |
二、采用更加節約、更加符合生態學規律的建設方法 |
三、改進道路施工工藝,大力推廣通透性路面 |
第六章 城市生態調控的重要性研究 |
第一節 城市生態調控的理論基礎 |
一、復合生態系統原理 |
二、組織理論 |
三、生態控制論 |
第二節 國內外城市生態調控的實踐 |
一、國外進展 |
二、國內進展 |
三、對比分析 |
第三節 中~智~林~-人工智能技術在城市生態調控中的應用 |
一、人工智能技術 |
二、生態模擬 |
三、生態功能分區 |
四、生態回饋調控 |
五、集成優化途徑 |
圖表目錄 |
圖表 2005-2012年中國GDP總量及增長趨勢圖 |
圖表 2012年中國月度CPI、PPI指數走勢圖 |
圖表 2005-2012年我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趨勢圖 |
圖表 2005-2012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趨勢圖 |
圖表 1978-2010中國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走勢圖 |
圖表 2010.12-2011.1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增速統計 |
圖表 2005-2012年我國全社會固定投資額走勢圖(2012年不含農戶) |
圖表 2005-2012年我國財政收入支出走勢圖 單位:億元 |
圖表 2005-2012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趨勢圖 |
圖表 2005-2012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走勢圖 |
圖表 2005-2012年中國貨物進口總額和出口總額走勢圖 |
圖表 2006-2012年我國人口及其自然增長率變化情況 |
圖表 各年齡段人口比重變化情況 |
圖表 2003-2006年全球網上購物市場容量變化趨勢圖 |
圖表 2003-2012年全球B2C市場交易額變化趨勢圖 |
圖表 2003-2012年美國B2C市場交易額變化趨勢圖 |
圖表 略 |
http://www.qdlaimaiche.com/DiaoYan/2012-10/shengtaichengshijianshefazhanqianjin.html
…
如需購買《2013-2018年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前景及投資潛力評估分析報告》,編號:1159886
請您致電: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或Email至:KF@Cir.cn 【網上訂購】 ┊ 下載《訂購協議》 ┊ 了解“訂購流程”
請您致電: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或Email至:KF@Cir.cn 【網上訂購】 ┊ 下載《訂購協議》 ┊ 了解“訂購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