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能源系統包括小型發電站、太陽能光伏板等多種形式,能夠實現能源的就地生產與利用,有效降低輸電損耗。IGCC(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技術和熱電冷三聯供技術則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節能減排政策的推動,分布式能源系統得到了快速發展。IGCC技術因其高效和環境友好而備受青睞,而熱電冷三聯供技術則可以同時提供電力、熱水和冷氣,實現了能源的綜合高效利用。 |
未來,分布式能源與IGCC及熱電冷三聯供技術的應用將更加廣泛。一方面,隨著清潔能源技術的成本下降和技術成熟度提高,分布式能源系統的部署成本將進一步降低,使其更具經濟性和競爭力。另一方面,政府對于節能減排的支持力度加大,也將促進這些技術的應用。此外,智能化管理系統的發展將使得分布式能源系統的運行更加高效可靠,有助于解決電網穩定性和靈活性問題。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分布式能源將成為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推動力。 |
《2025-2031年中國分布式能源與IGCC及熱電冷三聯供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基于多年分布式能源與IGCC及熱電冷三聯供行業研究積累,結合當前市場發展現狀,依托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數據庫,對分布式能源與IGCC及熱電冷三聯供行業進行了全面調研與分析。報告詳細闡述了分布式能源與IGCC及熱電冷三聯供市場規模、市場前景、發展趨勢、技術現狀及未來方向,重點分析了行業內主要企業的競爭格局,并通過SWOT分析揭示了分布式能源與IGCC及熱電冷三聯供行業的機遇與風險。 |
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5-2031年中國分布式能源與IGCC及熱電冷三聯供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為投資者提供了準確的市場現狀解讀,幫助預判行業前景,挖掘投資價值,同時從投資策略和營銷策略等角度提出實用建議,助力投資者在分布式能源與IGCC及熱電冷三聯供行業中把握機遇、規避風險。 |
第一部分 分布式能源深度研究 |
第一章 分布式能源概述 |
第一節 分布式能源稱謂與定義 |
第二節 分布式電站定義 |
第三節 分布式各類能源折算標準煤的參考系數 |
一、各類能源折算標準煤的參考系數表 |
二、標準煤 |
三、各種能源折算標準煤 |
第四節 天然氣水合物解析 |
第五節 地熱能解析 |
第六節 風能解析 |
第七節 固體廢棄物能解析 |
第八節 海洋能解析 |
第九節 氫能解析 |
第十節 生物質能解析 |
第十一節 水能解析 |
第十二節 太陽能解析 |
第十三節 科普能源綜述 |
第十四節 節能減排概論 |
第十五節 制冷劑水合物蓄冷綜述 |
第二章 中國分布式能源技術發展研究 |
第一節 分布式能源系統的國外發展研究 |
第二節 分布式能源系統的國內發展研究 |
第三節 分布式能源系統和電力系統對比研究 |
一、發電廠產能 |
二、工廠耗能 |
三、常用能源 |
四、生物質能源 |
五、能源對比 |
六、總結 |
第二部分 分布式能源市場與發展動態分析 |
第三章 中國分布式能源地區發展研究 |
第一節 中國分布式能源總體分布情況 |
第二節 中國主要地區分布式能源發展情況分析 |
一、廣州分布式能源發展情況分析 |
二、北京分布式能源發展情況分析 |
三、上海分布式能源發展情況分析 |
第三節 中國主要分布式能源在建、預建項目分析 |
第四節 中國分布式能源的適宜規模 |
第五節 天然氣市場開拓中分布式能源的作用 |
第六節 國際分布式聯盟對中國電力發展的分析 |
第七節 大型聯合循環電站與分布式三聯供系統發電投資效益的比較 |
第四章 中國分布式能源主要應用領域研究 |
第一節 中國分布式能源應用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分析 |
一、環境壓力與能源結構調整 |
二、中國電力需求 |
三、分布能源支撐持續發展需要 |
第二節 分布式能源發展應用的可持續性分析 |
一、中國進入了燃氣大發展應用 |
二、分布能源系統配置的經濟優勢 |
三、國家的政策支持 |
第三節 中國分布式能源應用結構現狀 |
第四節 分布式能源實際技術應用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
一、中國分布式能源技術實際應用 |
二、分布式能源技術應用難點與障礙分析 |
第五節 合理用氣是能源結構調整的關鍵 |
第六節 發展分布能源的問題 |
一、法規問題 |
二、技術問題 |
三、市場問題 |
第七節 分布能源系統應用技術 |
轉~自:http://www.qdlaimaiche.com/9/03/FenBuShiNengYuanYuIGCCJiReDianLe.html |
第八節 分布式能源市場研究結論 |
第三部分 IGCC (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技術與發展 |
第五章 2025-2031年IGCC (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現狀及發展趨勢 |
第一節 IGCC行業發展概況 |
一、IGCC商業運行成必然趨勢 |
二、煤氣化容量持續增長 |
三、政府投資力度增大 |
四、美國引領IGCC的開發 |
第二節 IGCC成為潔凈煤發電發展方向 |
第三節 科技進步性能改進 |
一、適用于發電用的大容量、高性能氣化爐 |
二、新型空分設備 |
三、高性能的高溫燃氣輪機 |
四、高溫煤氣凈化設備 |
第四節 IGCC組成多聯產的能源系統 |
一、合成氣園-IGCC總能系統 |
二、IGCC-燃料電池 |
三、磁流體- IGCC發電 |
第五節 碳捕集封存技術成IGCC發展新機遇 |
第六章 IGCC系統關鍵部件氣化爐選擇及其對電廠整體性能的影響 |
第一節 氣化爐類型 |
第二節 IGCC電站建模和氣化爐的選擇 |
一、采用不同氣化爐的IGCC選擇 |
二、其它參數選擇 |
第三節 選擇結果分析與評估 |
一、技術性能分析 |
二、經濟性能分析 |
第四節 重要結果 |
第七章 中國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電廠的經濟性估算研究 |
第一節 經濟性估算綜述 |
第二節 中國IGCC經濟性估算模型的建立 |
一、投資估算系數修正 |
二、重要經濟性參數修正 |
第三節 IGCC電廠運行數據假定 |
一、催化劑消耗量 |
二、利用小時數與可用率 |
第四節 IGCC經濟性參數 |
一、運行維護成本 |
二、工程費 |
三、未可預見費(預備費) |
四、融資假定 |
五、折舊方法 |
六、流動資金 |
七、其它經濟性假定 |
第五節 模型計算框架 |
第六節 評估結果 |
一、投資成本評估 |
二、研究模型與實際電廠投資數據比較 |
三、投資潛力 |
第八章 IGCC及多聯產系統的發展和關鍵技術 |
第一節 國內外現狀 |
第二節 中國IGCC及多聯產的發展目標 |
第三節 IGCC及多聯產需解決的關鍵技術 |
一、新型氣化爐的研制 |
二、煤氣冷卻器的設計 |
三、余熱鍋爐的設計 |
四、汽輪機改造 |
五、新型空分裝置空分流程研制 |
六、系統效率及主要設計參數的研究 |
七、系統的優化及性能計算 |
八、IGCC電站調試和性能試驗技術 |
九、IGCC電站的運行和控制技術 |
第四節 IGCC多聯產關鍵技術 |
一、低成本、低能耗制氧和氫分離技術 |
二、CO2分離技術 |
三、能量轉換利用過程新機理研發和系統創新 |
四、關鍵設備和新工藝的研究 |
五、系統整體特性研究和綜合優 |
第五節 中國IGCC及多聯產技術的發展 |
第四部分 發展IGCC基礎條件 |
第九章 中國IGCC發展新型煤化工所需基礎條件研究 |
第一節 煤化工行業綜述 |
第二節 煤炭儲量與利用 |
第三節 煤炭資源分布 |
第四節 煤化工單位消耗水量 |
第五節 煤化工三廢處置 |
第六節 交通配套 |
第七節 單位投資需求 |
第八節 技術工藝要求 |
第九節 2025-2031年市場需求趨勢 |
一、市場需求是關鍵 |
二、2025-2031年需求預測分析 |
第十節 煤化工主要評價指標 |
一、氣化強度 |
二、單爐生產能力 |
三、碳轉化率 |
四、氣化效率 |
五、熱效率 |
六、水蒸氣消耗量和水蒸氣分解率 |
第十章 中國煤炭氣化多聯產生產代用天然氣研究 |
第一節 中國天然氣資源及供應 |
第二節 煤炭氣化多聯產技術應用與趨勢 |
第三節 以加壓固定床氣化技術為基礎的多聯產工藝 |
一、單純生產城市煤氣模式 |
二、通過煤氣甲烷化生產代用天然氣 |
三、生產城市煤氣聯產甲醇 |
四、煤氣化間接液化制油聯產城市煤氣 |
第四節 以加壓氣流床氣化為基礎的多聯產工藝 |
第五節 應具備基本條件 |
第六節 可能發展煤基多聯產生產代用天然氣的地區分析 |
一、在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 |
二、在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區 |
三、在新疆地區 |
四、在四川、貴州和云南部分富煤地區 |
五、在魯西南、蘇北徐州及河南東部交界處 |
六、在靠近油田地區 |
七、在廣東等地 |
第七節 發展前景 |
第十一章 國外4座大型IGCC電站的煤氣化工藝 |
第一節 TEXACO 煤氣化工藝 |
一、Texaco結構特點 |
二、Texaco性能和運行指標 |
三、Tampa IGCC電站經驗 |
第二節 DESTEC煤氣化工藝 |
一、Destec結構特點 |
二、Destec性能和技術經濟指標 |
三、Wabash River IGCC電站經驗 |
第三節 SHELL煤氣化工藝 |
一、Shell結構特點 |
二、Shell性能及技術經濟指標 |
三、Demkolec IGCC電站經驗 |
第四節 PRENFLO煤氣化工藝 |
一、Prenflo結構特點 |
二、Prenflo性能及技術經濟指標 |
三、在Puertollano電站經驗 |
第五節 4種氣化爐的綜合比較 |
第六節 結論 |
第五部分 熱電冷三聯供專題 |
第十二章 熱電冷三聯供概述 |
第一節 冷熱電聯產的定義 |
2025-2031 China Distributed Energy, IGCC, and Combined Heat, Power, and Cooling market in-dept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report |
第二節 BCHP系統組成 |
第三節 BCHP的組成方式 |
一、微型渦輪發電機加尾氣再燃/熱交換并聯型吸收式制冷機方式 |
二、燃氣輪機加吸收式煙氣機方式 |
三、微型渦輪發電機加吸收式煙氣機方式 |
四、蒸汽輪機加溴化鋰冷機方式 |
五、燃氣輪機前置循環加溴化鋰制冷機方式 |
六、燃料電池加余熱利用型直燃機方式 |
第十三章 中國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總體狀況研究 |
第一節 中國熱電聯產發展簡介 |
一、熱電聯產的興起與發展時期 |
二、2020-2025年期間 |
三、“六五”計劃時期熱電聯產建設開始新發展 |
第二節 中國熱電聯發展特征 |
一、以熱電廠為主的熱電聯產 |
二、熱電廠服從城市熱力規劃 |
三、以區域熱電廠為主聯片供熱 |
四、熱電廠由電力部門獨家建設 |
五、老舊機組供熱恢復生機 |
六、供熱機組容量增大 |
七、地區形成建設熱電的高潮 |
八、國家政策法規支持鼓勵發展熱電聯產 |
九、熱電冷聯產與熱電煤氣三聯產形成發展趨勢 |
第三節 中國目前熱電聯產水平 |
第四節 熱電聯產在中國體現的優越性 |
一、節能降耗 |
二、改善環境質量 |
三、緩和地區電力緊張局面 |
四、提高供熱質量發展生產改善民生 |
五、為灰渣綜合利用創造了有利條件 |
六、節約寶貴的城建占地 |
第五節 熱電聯產建設經驗 |
一、加強宣傳提高認識爭取各方支持 |
二、制訂鼓勵發展熱電聯產的政策 |
三、加強工程項目的全過程管理 |
第六節 熱電聯產發展趨勢 |
一、大型供熱機組的比重增加 |
二、推廣循環流化床鍋爐 |
三、城市發展熱電冷三聯產 |
四、城市發展煤氣、熱力、電力三聯產 |
五、在條件適合的地區利用現有工業鍋爐發展熱電聯產 |
六、燃料結構調整為發展燃氣-蒸汽聯合循環 |
七、“西氣東輸”為發展小型全能量系統開創新機遇 |
八、中小型凝汽機組改造為供熱機組 |
九、新建大型供熱機組取代中、小供熱的機組 |
十、城市集中供熱走向熱電聯產 |
第十四章 美國從小型熱電聯產走向冷熱電聯產發展研究 |
第一節 美國能源部支持CHP和CCHP |
第二節 冷熱電聯產的特殊意義 |
第三節 美國關于冷熱電聯產的研究 |
一、CCHP綱領 |
二、CCHP宣言 |
三、CCHP戰略實施目標 |
第四節 CCHP和CHP應用領域特點 |
一、CCHP和CHP應用領域的劃分 |
二、商用建筑物節能的設想 |
三、采暖和空調將出現新的變化 |
四、更新經營模式和改進研究方法 |
五、CCHP對環境保護也有巨大潛力 |
六、CCHP發展中的關鍵因素 |
七、要特別重視室內空氣質量 |
第五節 CCHP與中國 |
一、小型電站是21世紀的新電源,最具經濟潛力 |
二、要嚴格控制為樓宇采暖建設大型熱電聯產電廠和大型供熱管網 |
三、重視發展分布式小型熱電聯產(CHP)和小型冷熱電聯產(CCHP) |
四、加快發展天然氣、煤層氣,積極引進液化天然氣和管道天然氣 |
五、為經濟合理的發展暖通空調,要盡快取消采暖免費供應制度 |
六、要加強冷熱電聯供系統(CCHP)的研究和推廣工作 |
第十五章 中國從熱電聯產走向冷熱電聯產發展趨勢研究 |
第一節 發展趨勢 |
第二節 效益分析 |
第三節 冷熱電聯供系統缺點 |
第四節 關于冷熱電聯產的研究 |
一、研究綜述 |
二、CCHP戰略實施目標 |
三、應用領域特點 |
第五節 中國分布式能源與熱電聯產應用 |
一、分布式電站與新電源應用 |
二、小型冷熱電聯供(CCHP)成為發展趨勢 |
三、能源供應渠道多元化 |
四、中國在冷熱電聯產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
第十六章 分布式供能系統 |
第一節 分布式供能系統 |
第二節 相比傳統的集中式大電網供電的優勢 |
一、高效節能 |
二、避免或減少輸配電成本 |
三、分布式供能系統的組成 |
四、同的發動機在分布式供能系統中的應用 |
五、怎樣利用余熱來制冷 |
六、可以放在家里的分布式供能 |
七、分布式供能系統在我們身邊的實例 |
第三節 熱電(冷)聯產的研究現狀以及方向 |
一、國際發展基本概述 |
二、中國基本概述 |
第四節 熱電(冷)聯產系統的優化研究 |
一、重點裝置的研發與應用 |
二、熱電(冷)聯供系統的創新研究 |
第五節 BCHP工程實例 |
一、奧斯丁(美國)BCHP項目 |
二、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BCHP項目 |
第六節 熱電(冷)聯產的主要形式 |
一、熱電聯產系統 |
二、熱電冷聯供系統 |
第七部分 熱電聯產典型案例 |
第十七章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熱電聯供分析研究 |
第一節 概況 |
第二節 建設條件 |
第三節 熱、電負荷分析研究 |
一、熱、電基本負荷預測、分析 |
二、一期供熱系統預測及一、二期供熱系統的連網、供熱設備能力分析 |
三、二臺熱電聯余熱鍋爐容量分析 |
第四節 電負荷分析 |
一、12#(35kV)變電站負荷情況 |
二、5#(35kV)變電站負荷情況 |
第五節 規模及機型選擇 |
一、機型性能參數 |
二、熱電聯供機組的選擇原則 |
第六節 過渡季節對策 |
第七節 燃氣輪機發電機組熱電聯供成本分析 |
一、成本組成分析 |
二、成本變動因素 |
第十八章 杭州市推廣天然氣熱電冷聯供分析研究 |
第一節 推廣天然氣熱電冷聯供系統的必要性 |
一、環保的需要 |
二、提高供電可靠性的需要 |
三、天然氣高效利用的需要 |
第二節 推廣天然氣熱電冷聯供系統的可行性 |
一、可靠的氣源條件 |
二、天然氣熱電冷聯供市場需求分析 |
第三節 系統模式 |
2025-2031年中國分布式能源與IGCC及熱電冷三聯供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
一、模式1:汽輪機+蒸汽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水機組 |
二、模式2:燃氣輪機+補燃型余熱鍋爐+蒸汽輪機+蒸汽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水機組 |
三、模式3:燃氣輪機+煙氣補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組 |
四、模式4:燃氣內燃機+煙氣熱水補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組 |
第四節 工程實例 |
一、系統負荷 |
二、設備選型 |
三、冷熱水機組改造 |
四、系統造價 |
五、經濟性分析 |
第十九章 熱電冷聯供系統應用設計研究與案例 |
第一節 熱電冷聯供系統的主要優點 |
第二節 熱電冷聯供系統中的主要設備 |
一、發電機組 |
二、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 |
第三節 熱電冷聯供系統設計原則 |
一、經濟性分析 |
二、補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的基本配置原則 |
第四節 燃氣輪機熱電冷聯供系統案例 |
一、設備配置 |
二、系統的經濟效益 |
三、關于發電機組的配置容量 |
四、關于余熱鍋爐配置 |
五、關于補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的配置 |
第五節 燃氣輪機熱電冷聯供系統案例 |
一、設備配置 |
二、系統的經濟效益 |
三、煙氣系統 |
第六節 綜合評估 |
第二十章 燃氣冷熱電三聯供的能量消耗分析研究 |
第一節 綜述 |
第二節 燃氣冷熱電聯供的能耗狀況分析研究 |
一、CCHP的主要方式 |
二、冷熱電三聯供的節能率 |
三、與不同發電廠發電效率比較的三聯供節能率 |
四、不同制冷機配置方式的節能率 |
五、不同燃機發電效率的節能率 |
第三節 冷熱電三聯供的總熱效率 |
第四節 三項主要結論 |
第二十一章 中國燃氣輪機熱電冷聯供系統的應用及投資經濟性分析 |
第一節 熱電冷三聯供系統發展背景 |
第二節 燃氣輪機熱電冷三聯供系統 |
第三節 浦東機場能源中心三聯供系統經濟性分析 |
第四節 燃氣輪機熱電冷三聯供系統投資綜合分析 |
一、投資項目的技術分析 |
二、投資項目的財務分析 |
第五節 綜合評估 |
第二十二章 燃氣輪機熱電冷聯產系統合理配置研究 |
第一節 系統組成 |
第二節 系統設施模型 |
一、燃機模型 |
二、余熱鍋爐模型 |
三、尖峰鍋爐模型 |
四、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模型 |
五、電動壓縮式制冷機模型 |
六、進氣冷卻器模型 |
七、蓄冷器模型 |
八、能量平衡 |
第三節 合理配置方法 |
一、全年總費用法 |
二、層次分析法 |
第四節 計算與分析 |
一、算例 |
二、分析結果 |
第五節 評估結論 |
第八部分 基礎數據 |
第二十三章 中國能源資源及產需狀況統計 |
第一節 中國能源資源 |
一、中國化石能源資源基礎儲量構成 |
二、中國主要能源基礎儲量及人均儲量 |
三、中國煤炭基礎儲量和分布 |
四、中國石油基礎儲量和分布 |
五、中國天然氣基礎儲量和分布 |
六、中國可再生能源資源量 |
第二節 中國能源生產分析 |
一、中國能源生產總量及構成 |
二、中國分品種能源產量 |
三、中國原煤產量結構 |
四、中國煤炭工業洗選煤產品產量 |
五、中國焦炭生產量 |
六、中國柴油、汽油、燃料油、煤油產量 |
七、中國發電量及構成 |
八、中國發電量構成 |
九、中國核發電趨勢 |
十、中國風電裝機容量圖 |
十一、全國各省(區、市)風電累積裝機及所占市場份額初步統計表 |
十二、中國光伏電池裝機 |
十三、我國在建的主要大型常規水電站 |
第三節 中國能源消費 |
一、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及構成 |
二、中國分品種能源消費量 |
三、中國石油產品消費情況 |
四、中國農村能源利用情況 |
五、中國主要高耗能產品產量 |
六、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量 |
七、中國生活能源消費量 |
八、中國人均生活能源消費量 |
第二十四章 中國能源經濟與貿易分析 |
第一節 中國能源經濟 |
一、中國能源與經濟情況分析 |
二、中國能源生產與消費彈性系數 |
三、中國各地區能源消耗指標 |
第二節 中國能源貿易 |
一、中國煤炭進出口量 |
二、中國石油進出口量 |
三、主要能源與耗能產品進口量 |
四、主要能源與耗能產品出口量 |
五、中國進口原油前5國 |
第二十五章 中國能源環境與經濟展望分析 |
第一節 中國能源環境 |
一、中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
二、中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 |
三、中國廢氣排放及處理情況 |
四、中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及處理情況 |
五、中國廢水排放及處理情況 |
六、中國交通能源需求及CO2排放量預測分析 |
七、中國主要城市空氣質量指標 |
第二節 (中智林)我國能源與經濟展望 |
一、中國能源消費概況 |
二、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統計 |
三、中國能源消費情況 |
四、2025年中國經濟回顧 |
五、2025年中國經濟展望 |
圖表目錄 |
圖表 天然氣水合物-共11張 |
圖表 地熱能-共36張 |
2025-2031 nián zhōngguó fēn bù shì néng yuán yǔ IGCC jí rè diàn lěng sān lián gòng shìchǎng shēndù diàoyán yǔ fāzhǎn qūshì fēnxī bàogào |
圖表 風能-共14張 |
圖表 固體廢棄物能-共19張 |
圖表 海洋能-共12張 |
圖表 氫能-共10張 |
圖表 生物質能-共16張 |
圖表 水能-共12張 |
圖表 太陽能-共33張 |
圖表 科普能源概論-共15張 |
圖表 節能減排概論-共9張 |
圖表 制冷劑水合物蓄冷概論-共5張 |
圖表 各類能源折算標準煤的參考系數表 |
圖表 有效能源利用效率和能量產出效率表 |
圖表 造價投入比較表 |
圖表 各類燃氣熱電聯產設備的氮氧化物排放比較 |
圖表 Solar 公司小型燃機熱電聯供系統功效比較分析 |
圖表 P&W輕型燃氣輪機技術性能 |
圖表 P&W輕型燃氣輪機頂峰能力 |
圖表 輕型燃氣輪機流程圖 |
圖表 寶曼微燃機 Bowman TG80 CHP 經濟性比較分析 |
圖表 卡特彼勒燃氣內燃發電機熱電聯產技術參數 |
圖表 STM外燃機與燃氣鍋爐生產熱水經濟性比較(上海地區) |
圖表 外燃機適意圖 |
圖表 25kW外燃機外型 |
圖表 STM外燃機性能 |
圖表 不同規模城市的集中供熱 |
圖表 城鎮集中供熱發展情況分析 |
圖表 不同地區城市的熱化率 |
圖表 2025年國家批準立項和開工的熱點工程 |
圖表 計劃建設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廠 |
圖表 上海分布式(樓宇式)三聯供系統的發展情況 |
圖表 北京市分布式(樓宇式)三聯供系統的發展情況 |
圖表 廣東分布式(樓宇式)三聯供系統的發展情況 |
圖表 其他地區分布式(樓宇式)三聯供系統的發展情況 |
圖表 國外擴大分布式能源利用 |
圖表 原方案負荷與需求 |
圖表 負荷優化后的評估 |
圖表 同步系數分析后容量評估 |
圖表 Solar機組參數 |
圖表 余熱鍋爐直接供熱( 蒸汽壓力1034kPa,飽和) |
圖表 余熱鍋爐補燃至9270C直接供熱( 蒸汽壓力1034kPa,飽和) |
圖表 Bowman微型燃氣輪機組合系統 |
圖表 Bowman微型燃氣輪機組合系統制冷量 |
圖表 Bowman微型燃氣輪機組合系統與煙氣型直燃機組合 |
圖表 機組能量分配圖 |
圖表 中國能源生產總量及構成能源生產總量 占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 |
圖表 中國及周邊天然氣探明與預計儲量 |
圖表 2025年中國天然氣供應情況 |
圖表 北京主要燃料比價系數 |
圖表 全球IGCC項目發展情況 |
圖表 全球煤氣化容量增長態勢 |
圖表 2025年和2025年全球煤氣化容量增長調查 |
圖表 全球煤氣化容量預測分析 |
圖表 美國能源部2025年IGCC項目資助情況 |
圖表 各國IGCC容量變化情況 |
圖表 GE公司IGCC部分 項目實例 |
圖表 012年先進IGCC系統準零排放目標 |
圖表 全球煤氣化產品分布 |
圖表 IGCC電站發展預測分析 |
圖表 CO2捕獲與封存的影響 |
圖表 一段式純氧氣硫化床爐技術分類 |
圖表 氣化爐合成氣冷卻系統 |
圖表 氣化技術分類及對應的商業品牌 |
圖表 蒸汽循環進口參數 |
圖表 蒸汽循環設計參數 |
圖表 氣化用煤煤質分析(表5) |
圖表 經濟性估算的輸入參數 |
圖表 不同氣化爐選擇對系統出力的影響 |
圖表 不同氣化爐選擇對系統效率的影響 |
圖表 采用不同氣化爐對IGCC系統的經濟性的影響 |
圖表 國內實際聯合循環電站的主輔工程造價和EPRI模型計算造價結果對比 |
圖表 投資估算的系數 |
圖表 EPRI模型中估算的IGCC電廠化學試劑和水的消耗量 |
圖表 IGCC的非燃料運行維護成本 |
圖表 EPRI推薦的未可預見費率 |
圖表 流動資金估算 |
圖表 模型計算框架 |
圖表 計算齊準化資本費用率的假設條件 |
圖表 中國各地區已發現煤炭儲量/資源量構成 |
圖表 各類新型煤化工項目消耗新鮮水量情況 |
圖表 各類新型煤化工項目3廢排放情況 |
圖表 各類新型煤化工項目投資需求 |
圖表 各類新型煤化工產品需求情況預測分析 |
圖表 魯奇加壓氣化廠工藝流程 |
圖表 魯奇加壓氣化廠代用天然氣工藝流程 |
圖表 魯奇加壓氣化廠聯產甲醇(義馬煤氣廠還聯產二甲醚)。其典型工藝流程 |
圖表 坑口水煤漿氣化生產人工天然氣的工藝流程 |
圖表 4種氣化爐技術特點的綜合比較 |
圖表 表 常用余熱機組 |
圖表 微型渦輪發電機加尾氣再燃/熱交換并聯型吸收式制冷機方式 |
圖表 燃氣輪機加吸收式煙氣機方式 |
圖表 微型渦輪發電機加吸收式煙氣機方式 |
圖表 微型渦輪發電機加煙氣機方式 |
圖表 蒸汽輪機加溴化鋰冷機方式 |
圖表 燃氣輪機前置循環加溴化鋰制冷機方式 |
圖表 內燃發電機加余熱利用型直燃機方式 |
圖表 燃料電池加余熱利用型直燃機方式 |
圖表 9燃天然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能流圖 |
圖表 0熱電分產(燃煤供電、燃氣鍋爐供熱)能流圖 |
圖表 內燃機作為發動機的分布式供能系統的示意圖 |
圖表 內燃機作為發動機的分布式供能系統的能量利用 |
圖表 以燃氣輪機作為發動機的分布式供能系統的示意圖 |
圖表 吸收式制冷的工作原理 |
圖表 上海交通大建設中的微型冷熱電聯供系統 |
圖表 上海舒雅良子休閑中心的分布式供能系統 |
圖表 奧斯丁(美國)BCHP項目 |
圖表 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BCHP項目 |
圖表 9浦東機場一期能源中心近三年實際供熱負荷(輔助鍋爐+余熱鍋爐) |
圖表 0浦東機場一期能源中心綜合熱負荷及供熱(輔助鍋爐+余熱鍋爐)設備配置表 |
圖表 1 3 5#(35kV)變電站負荷計算 |
圖表 5#35kV中心變電所1#主變壓器MT1(I、lI段母線)負荷計算 |
圖表 四種燃氣輪機發電機組熱電聯供成本分析表 |
圖表 燃氣、燃油鍋爐蒸汽成本 |
圖表 2025年時燃氣、燃油鍋爐蒸汽成本測算價 |
圖表 模式1:汽輪機+蒸汽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水機組 |
圖表 模式2:燃氣輪機+補燃型余熱鍋爐+蒸汽輪機+蒸汽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水機組 |
圖表 模式3:燃氣輪機+煙氣補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組 |
圖表 模式4:燃氣內燃機+煙氣熱水補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組 |
圖表 系統造價見表 |
圖表 燃氣輪機發電機組與燃氣內燃機發電機組比較表 |
圖表 系統的設備配置及冷(熱)電聯供示意圖 |
圖表 系統的設備配置及冷(熱)電聯供示意圖 |
圖表 YX2930M機組與Centaur50燃氣輪機發電機組的煙氣連接系統圖 |
圖表 燃氣輪機——余熱吸收式制冷機示意圖 |
圖表 燃氣機+余熱鍋爐+LiBr制冷+電制冷+燃氣鍋爐示意圖 |
圖表 不同電網發電效率供熱期節能率 |
圖表 不同電網發電效率供冷期節能率 |
圖表 不同制冷機配置方式的節能率 |
圖表 不同燃機發電效率供熱期的節能率 |
圖表 不同燃機發電效率供冷期的節能率 |
2025-2031年中國の分散型エネルギーシステム、IGCC、および熱?電?冷三連供市場深層調査と発展傾向分析レポート |
圖表 某公共建筑采用不同CCHP系統的總熱效率測算 |
圖表 浦東機場能源中心三聯供系統 |
圖表 浦東機場燃氣輪機熱電運行分析表 |
圖表 浦東機場燃氣輪機熱電運行分析表 |
圖表 浦東機場燃氣輪機熱電運行分析表 |
圖表 浦東機場燃氣輪機熱電運行分析表 |
圖表 浦東機場燃氣輪機熱電運行分析表 |
圖表 浦東機場燃氣輪機熱電運行成本綜合分析表 |
圖表 燃氣輪機CCHP系統的主要設備如圖 |
圖表 系統配置分層結構如圖 |
圖表 優化配置方案指標 |
圖表 典型日內電負荷變化 |
圖表 典型日內熱負荷變化 |
圖表 層次總排序 |
圖表 冬季典型日供電變化 |
圖表 冬季典型日供熱變化 |
圖表 夏季典型日供電變化 |
圖表 夏季典型日供熱變化 |
圖表 春秋季典型日供熱變化 |
圖表 2025年中國化石能源資源基礎儲量構成 |
圖表 2025年中國煤炭基礎儲量和分布 |
圖表 2025年中國石油基礎儲量和分布 |
圖表 2025年中國天然氣基礎儲量和分布 |
圖表 2025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資源量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能源生產總量及構成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分品種能源產量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原煤產量結構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煤炭工業洗選煤產品產量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焦炭生產量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柴油、汽油、燃料油、煤油產量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發電量及構成 |
圖表 2025年中國發電量構成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核發電趨勢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圖 |
圖表 2024年底全國各省(區、市)風電累積裝機及所占市場份額初步統計表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光伏電池裝機 |
圖表 2025年中國在建的主要大型常規水電站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及構成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分品種能源消費量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石油產品消費情況 |
圖表 2025年中國農村能源利用情況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主要高耗能產品產量 |
圖表 2025年中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量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生活能源消費量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人均生活能源消費量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煤炭進出口量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石油進出口量 |
圖表 2020-2025年主要能源與耗能產品進口量 |
…… |
圖表 2025年中國進口原油前5國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能源與經濟情況分析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能源生產與消費彈性系數 |
圖表 2025年中國各地區能源消耗指標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廢氣排放及處理情況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及處理情況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廢水排放及處理情況 |
圖表 中國交通能源需求及CO2排放量預測分析 |
圖表 2025年中國主要城市空氣質量指標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統計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能源消費構成 |
圖表 2025年中國煤炭消費 |
圖表 中國 GDP季度增速(單位:%) |
圖表 月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單位:%) |
圖表 2020-2025年三大需求對中國 GDP貢獻度 |
圖表 中國對外貿易月度變化情況(單位:百萬美元,% |
圖表 2020-2025年中國經濟指標 |
http://www.qdlaimaiche.com/9/03/FenBuShiNengYuanYuIGCCJiReDianLe.html
略……
熱點:國家不再鼓勵冷熱電三聯供、分布式能源與熱電冷聯產、冷熱電三聯供系統、分布式冷熱電三聯供優缺點、火電廠能實現冷熱電三聯供嗎、分布式能源與熱電聯產區別、熱電項目、分布式能源熱電聯產、什么是熱電聯供
如需購買《2025-2031年中國分布式能源與IGCC及熱電冷三聯供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編號:2658039
請您致電: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或Email至:KF@Cir.cn 【網上訂購】 ┊ 下載《訂購協議》 ┊ 了解“訂購流程”
請您致電: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或Email至:KF@Cir.cn 【網上訂購】 ┊ 下載《訂購協議》 ┊ 了解“訂購流程”